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关于“非指示性”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时间:2020-07-07 21:51来源:毕业论文
“非指示性”教学作为发展中的事物,仍然存在过重学生自主、目标不明、效率不高、形式单一、要求过高、评价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善、解决方法是:教师融入课堂,

摘要:“非指示性”教学作为发展中的事物,仍然存在过重学生自主、目标不明、效率不高、形式单一、要求过高、评价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善、解决方法是:教师融入课堂,协调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定位目标,指出大致方向;有取舍性地选择课文进行教授;融合不同的评价,內外皆要顾及。52148

毕业论文关键词:“非指示性”教学;问题;思考;建议 

Abstract: "Non-directive" teaching as the developing thing, still have problems like overweight students independently, the target is unknown, the efficiency is not high,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high requirement,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evaluation.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the solution is: Teachers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lay the main role in coordinating classroom; Teachers locate target, noting the general direction; Have a choice to select the text to teach; Fusion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Key words:The "non-directive" teaching; Problem; Consideration; Suggestion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Rogers最早提出了“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后被命名为“非指导性”教学法[1](p12)。它以发展学生人格、情感为目标,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实际上,类似于“非指导性”教学的模式在我国的钱梦龙、洪镇涛老师的教学实录中已初见端倪。但是,真正的理论提出是在2000年。浙江江山中学郑逸农老师正式提出“非指示性”教学这一典型教学法[1](p4),并在二次探索中,把“非指示性”教学的宗旨总结为 “二不”“四自”[2](p52)。这一领域的开拓引起了我国教学界学者、专家的注意与探讨。方智范先生[3](p157)、张定远先生、陈钟梁教授以及王尚文先生站在了“非指示性”教学的鼓励面;张心科先生、张友慈老师、王荣生先生则站在了质疑面[4](p14)。

本文针对“非指示性”教学在目标、多样性、效率、学生差异、教学评价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非指示性”教学能更好地发展。

一、“非指示性”教学及其存在的问题

“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把人当作人”[1](p6)体现了“立足学生,尊重学生,认识学生价值”等观念。同时借鉴“非指导性”教学,以人本主义为根本理论,涉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尝试错误理论”[1](P27)等教育理论。“非指导性”教学将目标定为培养出“完整的人”,极其关注学生主体;强调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把生活划进课程内容的范围;将协调的人际交往作为课程实施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它反对所有外界的评价。“非指示性”教学在目标、内容、实施上与其大致相近。不同的是,它打破了“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无所事事”的不足。实行中,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引导者”;学生也从依赖他人、逃避问题变成有团队精神、独立探究意识、分析角度全面的学习者。

作为发展途中的新鲜事物,“非指示性”教学在取得令人欣慰的佳绩的同时,自然也无法回避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过分自主,目标不明

在语文教学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提出应当遵循“师生碰撞”[5](p17)而产生的这一要求,而新课标中也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6](p22)这一观点。虽然郑老师“非指示性”教学的提出是为避免过分偏重学生或教师这一问题的,但有时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沿袭“非指导性”教学实践中过分偏重学生的习惯。这一方面导致在“学生与学生碰撞”的长过程中,教师这个角色站出来“引导”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削弱了学生所要学习的文本的主体性。 关于“非指示性”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59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