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童庆炳对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的贡献(2)

时间:2020-06-05 19:42来源:毕业论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的审美特征问题终于形成 系统 性的理论知识。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直接被当作一个大标题写入于1984年出版发行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的审美特征问题终于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直接被当作一个大标题写入于1984年出版发行的《文学概论》一书中。他说:“我们认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审美反映。审美是文学的特质。”[2]在这本文学理论教材中,文学审美反映论首次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写进书里。这代表了文学的“审美反映”论在文艺界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和巩固,而文学的“形象特征”说在文艺界的地位也大大降低。童庆炳先生于1988年在发表的《论文学的格式塔质和审美本质》一文中,他又创造性地运用格式塔、系统论等原理深刻地剖析了文学的审美本质。童庆炳先生总是在学术的探究过程中,凭借自己深入的研究与广阔的知识见解,运用科学的多角度的视角创造出新的文艺理论,并力求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和力证。

在学术界众多研究的成果上,童庆炳先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文学的审美特质的问题被以概念的形式定义为“审美意识形态论”,它同样具有其它概念相同的特点:独立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它是不可分割的。它的真正含义并非只是“审美”与“意识形态” 这两个词表层含义的联合,它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的理论。而且他还提高和巩固了此概念在文艺学的地位,把它称为 “文艺学的第一原理”。[3]

文艺学的发展从政治倾向化逐渐走上了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即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学的基本特质,童庆炳先生在这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看来,他推动了中国文艺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建构起了科学的独特的现代文艺学新体系这一幢大楼,而且他所编撰的《文学理论教程》一书已被多所重点高校指定为专用教材。

    二、主体论的转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确立了“文学是人学” [4]这个命题后,学者们由这个命题逐渐延伸到了如何对文学主体性进行具体论证的命题。在此方面,刘再复先生为了避免重走以前文学研究绝对客体化的岔路,他建构了一个把人作为中心的文艺理论新体系,并且此体系区别于以往不同的体系来说,关键在于把文学主体性作为研究中心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可是,刘再复先生建构的这个文艺新体系还是没有完全从以往的政治倾向化方面得到摆脱。童庆炳先生按照他独特的科学的思考与研究方法也对“文学主体性”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不应该只把这个问题束缚在哲学的这个圈子里,而是应该勇敢地跳出这个思维圈子,他大胆地提出将这个问题放在 “文艺心理学”等领域里进行研究。

在探究文学主体性问题的道路中,童庆炳先生在1986年成功开展的 “文艺心理学研究”这个国家“七五”社科规划的重点项目中,他与程正民先生强强联合,共同带领了多位首届硕士研究生展开了对这个项目的深入研究,并且在文艺学方面取得了震撼学界的重大成果。童庆炳先生于1989年在《文史知识》这本杂志上开设了专栏,其名为“心里美学散步”。于1990年,他又在自己开设的“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专栏里,又创新地说明研究和阐释中国古代文论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以前的研究方法与套路里,而要大胆创新地运用当代文艺心理学作为研究思路,从而发现并总结出更多独特新颖的中西普遍互用的文艺学理论。而童庆炳先生关于文艺心理美学研究的十三本书等作品,均为其代表作品。 论童庆炳对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的贡献(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371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