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木兰诗》的民歌色彩(3)

时间:2016-12-26 13:09来源: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木兰诗》塑造了一位不怕艰险,英勇作战的巾帼英雄形象,但其歌颂的仍是北朝社会的人伦情理以及民间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木兰作为巾帼英


综上所述,《木兰诗》塑造了一位不怕艰险,英勇作战的巾帼英雄形象,但其歌颂的仍是北朝社会的人伦情理以及民间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木兰作为巾帼英雄,她身上所表现的不仅仅有“奇特”和“英勇”,更多的是她的“孝道”思想和行为,以及她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表现手法方面的民歌色彩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既然是叙事诗,那么叙事性就是《木兰诗》的显著特点。《木兰诗》通篇叙事,但是《木兰诗》的叙事并不是单纯的叙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木兰诗》并不是通篇平铺直叙,它有详略、轻重之分,繁而有,简能传神。比如,诗中把叙事、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作者对木兰从军前和从军后的心理用了大量笔墨来描述,而对她十二年的生死战斗生活却用了短短751句一笔带过,这正是民歌所关注和注重的侧重点所决定的。第二,在叙事之中,《木兰诗》又运用了一些其他的表现手法,而《木兰诗》所拥有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正来自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杂糅。其中最鲜明并具有民歌特色的就是连续运用复叠和排比的句调,使全诗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复叠和排比都是前代民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目的是便于传诵和歌唱,《木兰诗》充分地运用了这两种表现手法。诗中复叠最甚的地方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一段,叙述木兰将要到家的时候,家人准备欢迎的情形,这一部分作者用同样的句调作三次重叠。作者逐一写了她怎样受到父母姊弟的欢迎,怎样巡视一别十年的闺阁,怎样重新穿上旧时的服装,从而表达了她内心的喜悦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可见,作者很巧妙地利用了歌谣反复回环的句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重叠的句式使读者不但不厌其复,反而感觉不这样似乎就表达不出那种欢乐和热闹的气氛。重复而不烦琐、叠而有力,正是民歌重叠手法的一大特色。
诗中排比最甚的地方如“东市买骏马”四句,按理说,木兰购买战具,未必需要东西南北跑遍,也不可能刚巧一市只买到一件物品。但是,这里运用排比的句式和短促的节奏,却像电影里出现的叠印镜头那样,强调了木兰的忙碌奔走,表现了军情的紧急,同时为全诗渲染了一层被战争笼罩的紧张气氛。诗中平列东南西北,表现了民歌特色。从表面或孤立地看这四句,未免显得形式有些呆板,但若放于全诗中却非常谐适,而且还增加了文章活泼动荡的气势。“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殆非乐府家数。”[4]
除此之外,《木兰辞》中的对偶句式也是其民歌的一大特色,其中有些非常工致。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之类,大多是自然地对句,绝无雕饰,丝毫不损害民歌的风调。并且这一句以雄兔和雌兔打比方,形象生动,增添了全诗的喜剧气氛,使人回无穷。另外,在诗篇开头作者还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描写木兰烦闷的心理活动,表现她出对“家中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担心与忧愁。
总之,《木兰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赋、比、兴、重叠、排比、对偶、夸张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木兰诗》充满了浓郁的民歌气息。
四、艺术风格方面的民歌色彩
《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分别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开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木兰诗》在吸收《国风》、《离骚》优异成果的基础上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使二者达到了完美地结合。 论《木兰诗》的民歌色彩(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5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