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机械论文 >

单片机电磁铁式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设计(5)

时间:2017-04-14 12:40来源:毕业论文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复位电路、振荡电路、电源和地线的连接。 2.1.1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图见图2.2: 图2.2 复位电路图 复位是单片机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复位电路、振荡电路、电源和地线的连接。
  2.1.1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图见图2.2:   图2.2  复位电路图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此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也需通过复位重新启动。复位电路产生复位信号,使单片机从固定的起始状态开始工作,完成单片机的启动过程。本课题采用将上电复位电路和手动复位电路结合到一起构成,通常使用的都是这种混合复位电路的方法,ATmegal 8535的RESET(9管脚)为复位管脚,低电平有效。
  2.1.2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见图2.3:
 
                              图2.3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向单片机提供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基准,决定单片机的执行速度。通过在引脚XTAL、XTAL2两端跨接晶体或陶瓷谐振器,再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就构成了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其发出的脉冲直接送入内部时钟电路。外接晶振时,C1和C2通常取22pF左右。C1、C2对频率有微调作用,影响振荡的稳定性和起振速度。所采用的晶体或陶瓷谐振器的频率选0-24/33MHz(不同型号之间有所差别)。为了减小寄生电容,更好的保证振荡器的稳定、可靠的工作,谐振器和电容应尽可能与单片机芯片靠近安装。
    结合复位电路与振荡电路,本课题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2.4所示:
 
                    图2.4单片机最小系统
  2.2 键盘模块
  2.2.1键盘扫描方案选取
键盘是基本的输入设备,常用的键盘有全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种。全编码键盘能够由硬件逻辑自动提供与被按键对应的编码,一般还具有去抖动和多键、窜键保护电路。这种键盘使用方便,但需要专门的硬件电路,价格较高,一般单片机应用系统较少采用。非编码键盘分为独立式键盘和行列式键盘。硬件上此类键盘只提供通、短两种状态,其他工作都依靠软件来完成。由于其经济使用,目前在单片机系统中多采用这种办法。
1)    独立式键盘
独立式键盘是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每个独立式按键单独占有一根I/O口线,每根I/O口线的工作状态都不会影响其他I/O口线的工作状态。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硬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I/O口线。在按键数量较多时,I/O口线占用太多。故只在按键数量不多时采用这种按键电路。因此,在按键数大于8时,通常采用行列式(也称矩阵式)键盘电路。
2)    行列式键盘
行列式键盘是用N条I/O线作为行线,M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中按键的个数是M*N。这种形式的键盘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的利用率,适用于按键输入多的情况。为了提高CPU的效率而又能及时响应键盘输入,可以采用中断方式, CPU平时不扫描键盘,只要当键盘上有键盘闭合时就产生中断请求,申请中断后,立即对键盘上有键盘进性扫描,识别闭合键,并做相应的处理。
综合上述说明,由于在本课题中,不但需要0-9这十个数字键,还要有确定、开始等键,如果采用独立式键盘,整个系统的I/O就会不够用,故采用矩阵式键盘电路。
  2.2.2 键盘扫描原理 单片机电磁铁式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设计(5):http://www.751com.cn/jixie/lunwen_50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