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低保家庭的贫困挑战:生活经验、贫困认知和社会距离(7)

时间:2016-11-24 21:13来源:毕业论文
实地深度访谈,也叫自由访谈,是指一种直接的,一对一的访谈形式,它没有固定的访问形式和内容,访问者根据调查需要围绕某个或某几个主题与被访者


实地深度访谈,也叫自由访谈,是指一种直接的,一对一的访谈形式,它没有固定的访问形式和内容,访问者根据调查需要围绕某个或某几个主题与被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本课题中,笔者通过对50户低保家庭的深度访谈,从他们的显现的表现中探索他们的隐蔽世界,并对他们所受到的隐蔽世界的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影响他们行为的深层次的因素。
(二)概念界定:隐蔽的世界
所谓的隐蔽的世界,就是指低保家庭成员内心世界,具体指的是低保家庭成员看待贫困的态度、作出的相应反应,是他们精神层面的状况。而这些层面,是当前社会学家关于低保家庭挑战所没有充分认知的。走到低保家庭成员的贫困文度的思文概念,探究贫困人群隐性心理,发觉他们隐蔽世界的特征,是笔者此次调研和论述的重点。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普•布儒瓦(Philippe Bourgois)提出以生命的尊严来透析穷人和富人之间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距离。顾名思义,在穷人和富人内心层次是不同等的:穷人就是比富人要低级一些。这不仅是大众和富人所持有的概念,连同贫困人家自身也有很深的认同感。在穷人的内心世界,物质早已衡量和区分出来了一切。
低保家庭成员的隐蔽世界是灰暗无光彩的。他们内心深处虽然渴望拥有社会资源、可以自在参与社会交流与学习、可以众生平等。但是由于物质和知识的隔阂,使得这些饱受贫困压迫的低保户,长期受困于生活的艰难和人格的屈服。在低保家庭成员内心深处,贫困给他们带去了太多的悲观色彩,这些心理反应并不都为人所知。例如,部分低保成员就安于福利的救济,觉得自身本就无能,内心不该违背穷人的生存法则,这就是一种自我贬低和堕落的内心世界观。
低保家庭的内心具有很多消极的方面,像自我贬低、自我隔绝、自卑以及常常不自信意外,还包括常年经受着社会的冷眼。具体表现为依附感、距离感、排斥感、隔离化、污名感、焦虑、压迫和无奈性行为等层面。他们是孤独的,物质的贫穷渐渐会夺走他们原本拥有的稀少资源(如物质资料、人际资源、学习资源、就业机会等),他们无法找到倾诉的对象和适时帮助者,但因生存,有的会选择依赖政府福利,有的会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有的则显现得有点麻木。这些内心层面的悲哀心理,是贫穷所附加的挑战,这种挑战比物质生活困难更为深刻和持久。但是他们也依旧只会像社会群体关注的那样去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召唤,甚至他们隐蔽起来的内心都失去了真实意义的召唤。
现在,我们对于挖掘低保家庭成员负面心理,进而寻求突破心理障碍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在他们的贫困生活过程里,是什么样的系列原因导致了最终的悲观情绪?是什么样的表象社会覆盖住了他们的内部世界?由低保家庭成员的内部世界缺陷又反过来对他们的表现社会行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他们隐蔽世界的界定,需要整合出低保家庭成员精神方面的需求和困惑等层次的压力与挑战。
四、行为范式:隐蔽世界中的生活经验
行为范式是指人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的一种特殊的相对固定的行为结构,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低保家庭的行为结构。在这次深度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初步了解到低保户成员的外在生存压力,进入到案主的内心世界,探索贫困家庭人士的生活经验。他们在面对自己的贫困生活之中,有众多不一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经验。这些因贫穷而潜移默化带来的行为范式,通常都表现得很被动与消极。因为贫困作为挑战,不仅给他们的物质生活带来压力,也给他们的思文运动笼罩阴影。 低保家庭的贫困挑战:生活经验、贫困认知和社会距离(7):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