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出路选择问题研究(4)

时间:2021-08-10 22:16来源:毕业论文
我还记得我回去读书的第一天,老师把我介绍给同学的时候说这是从上海来的同学。我当时就感觉自己好像跟其他人不一样,感觉同学们都用不一样的眼神

“我还记得我回去读书的第一天,老师把我介绍给同学的时候说这是从上海来的同学。我当时就感觉自己好像跟其他人不一样,感觉同学们都用不一样的眼神看我(访谈对象XS01)。”老师的一句“从上海来的”虽然是无心,但是在随迁子女的心里,会产生与其他的同学“划清界限”的感觉,使得他们在刚刚接触的新学校中与其他的同辈群体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刚到新学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完全融入不到同学中去,他们有时候讲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而且其实那时候落下来许多课程要补,又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习压力真的很大(访谈对象XS02)。”正在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朋友圈与儿童期相比会大大缩小,但是亲密性和相互支持加强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朋友圈相对固定很紧密,当外部有人想要加入时会存在一定困难。对于随迁子女来说刚刚回到原籍,在新的环境中,巨大的学习压力与考试压力会对他们心理上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个时候,朋辈群体的支持和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出口,对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调整上产生很大的帮助。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算是一个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做心理的调整。但是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对较不成熟,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由于自身儿童期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与其他青少年相比在心理上更加敏感与脆弱。只有调整好在新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完成自己最终的目标。

(三)难以快速融入生活

“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观念。一个人的行为与思维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们产生“异乡感”,无法快速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去,当然这也包括处于青春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

“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爸妈一起来到上海,说实话我对老家还没有对上海熟悉,其实老家对于我来说真的还挺陌生的。除了我会讲这边的话以外,我都感觉不到自己是这里的人(访谈对象XS02)。”由于一些农民工随迁子女从小跟着父母到上海生活,他们对自己的身份界定很模糊。在户口本上,他们属于自己的原籍,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对于原籍的亲切感远不如流入地(上海)来得多。所以在身份融入上,他们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奏与特点,随迁子女回到自己原籍除了学习以外,他们还需要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与方式。“我老家在一个很小的乡村,从我的家里到城里学校去上学,只能坐公交车而且要一个多小时,交通真的不太方便。虽然在上海我家也不是住在市中心,但是相对于我老家来说真的便利太多了(访谈对象XS01)。”生活环境的融入也是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原籍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觉我老家这里大家都早睡早起,大概八九点钟的时候外面就没什么声音了。但是在上海的时候,晚上八九点外面的路灯还是很亮,街上还是会有很多人。我刚刚回老家的时候对这里的生活作息真的还挺不习惯的(访谈对象XS02)。”生活节奏也是生活环境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如果无法融入、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随迁子女的生活将受到很大的干扰,这也将直接影响随迁子女的学习适应和心理调整的速度。

除了身份融入和生活环境融入之外,关系层面上的融入也成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融入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特别是邻里关系的冷漠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实在老家,我并没有感觉邻里关系有多亲近。像我奶奶也只认识以前她年轻时候认识的老邻居,一些新的邻居或者年纪比较轻一些的她都不认识,更何况我了。我跟我的邻居都没有什么交流(访谈对象XS01)。”由于这种邻里之间的陌生感增加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社会关系的融入方面的难度,使得他们没有了最直接接触、最快速融入原籍生活方式的途径和通过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节奏与习惯来更快地融入到原籍的社会中去。所以社会融入会成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回原籍参加中考选择中一个相对较持久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户口所在地的社会中去,随迁子女们将会在原籍生活地更加“游刃有余”。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出路选择问题研究(4):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800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