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2)

时间:2020-08-10 20:19来源:毕业论文
2.2 小学学困生概述 小学学困生是小学每个班级都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那些智力以及感官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成绩明显落后于他人的个体或者群体。

2.2 小学学困生概述

小学学困生是小学每个班级都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那些智力以及感官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成绩明显落后于他人的个体或者群体。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表现得较为深刻持久,学习成绩一时很难提升。在课堂上,学困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也多数采取逃避的态度,自制力较差,学习自理能力较低,有的甚至会表现出自闭,脾气暴躁,与老师同伴相处有困难的特点。

3 自我效能感对学困生的影响

3.1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水平

根据心理学家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加之大量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学困生的成就动机多数趋向避免失败型,动机水平较低,且大幅度的落后于优秀生。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要求较低的学习任务,以此来避免因任务失败而产生的自卑感。比起期望成功,他们更希望自己能避免挫败。

3.2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制定

个体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任务的制定,也就因人而异。学困生选择的学习任务往往要求较低,难度也偏低,任务的长期性也无法与优秀生相提并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优秀生与学困生在任务开始之前的情绪状态也太有不同。他们更倾向于将头脑中自己即将成功的画面化作动力。在活动进行中,把动力化作实践,因而取得成功,这种由想象而获得的成功体验会进一步激励个体的实践,有助于调控现实任务的高效执行。并且,他们会因为一次成功而联想以后继续选择此类难度或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困生,他们较为自卑,活动之前就判定自己极大可能会迎来失败的结局,而这样的心理暗示很难让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进行学习活动,因而也就无法能动地调控自己的学习实践,从而获得成功,学习任务的长期性也无法保障。

3.3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困生应对困难的态度

学习上的困难,是考研个体自我效能感高低的良好捷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即使面对困难,他们也不会太过慌乱,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基本可以将其克服,自己也会取得成功。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困生,他们本身缺乏学习热情。因此,遇到困难时,他们没有分析解决困难要付出多少意志努力的此类意识,反而认为,以自己现有的学习能力也许可以将其攻克,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借助主观努力来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性,进而在困难面前容易自我放弃,甚至出现学习上的无力和恐惧感。

3.4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成败归因方式

归因,即人们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及结果作出的解释。失败和成功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而主动寻找成败的原因,便是归因过程。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生活方式都有着强大的调节暗示作用。根据韦纳的六因素三维度的成败归因理论来看,学困生常常把学业失败归结于学习能力较低,能力非可控,长此以往,学生将无力学习,心理状态也会经历从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到无力质疑,放任自由,甚至造成心理压抑的过渡。

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79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