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模式建设研究(2)

时间:2019-05-10 22:30来源:毕业论文
第751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上,提出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学校、环境三方面的教育,要重视知识教育,更应重视人格培养。生涯教育要打破国界,回答个


第751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上,提出“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学校、环境三方面的教育,要重视知识教育,更应重视人格培养。生涯教育要打破国界,回答个人、社会、时代三者的要求,希望人们同时改造社会与自己,使他人从自己的改造经验中得到启发,产生合作的想法与合作的信心,最终达到自己解放自己,成为自为、主动的人。[1]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个人认识并发展自己,以获得今后生存与发展能力为目标,为自己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通过对现实的工作世界的了解,对自身可能发展状态的探索,使个人能做较佳的规划、准备与抉择以及系统的、延续的、综合的教育计划。职业生涯教育也是一种贯通人的幼儿阶段至成人的系统性、连续性的教育方式。在小学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教育奠定基础,帮助小学生学会依据自身的特点确定目标,合理规划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好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是必须的。
“课程”一词在英文中的表述是“curriculum”,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urrere”和名词“cursum race course”,意指“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进程”。[2]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作为职业生涯教育进程的起点,其意义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模式”是“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以使人照做的标准样式”[3],即模式是可模仿的样板。所谓课程模式, 埃利斯•埃文斯认为:“课程模式”是对某个宏大的教育方案中基本哲学要素、教学要素与管理要素的理想化概括,表述了该教育方案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设计的被预先假设是有效的理论前提、教学程序和管理政策。[4]即课程模式是对某个教育方案的理想化表述,并决定了教育中的理论指导、管理政策、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应确保课程模式多样化,因地制宜。
职业生涯教育在小学是必须的,而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要在我国小学实施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就需要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模式。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指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觉察、探索并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笔者认为,根据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载体形式,其课程模式可分为专门的职业生涯课程模式、学科渗透职业生涯课程模式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三类。
(二)西方的研究与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各国政府逐渐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在本国的发展。原美国联邦教育总署 署长马兰博士在1971年提出了生涯发展教育构想。在小学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当前许多如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并形成了相应的系统的、成熟的教育机制,其中以美国最为突出。
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美国从1971年就开始推行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美国法律规定从751岁就需要开始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提出幼儿园到小学751年级是生涯认知阶段,主要是通过教材和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了解职业的归类,了解有关工作的常识性知识,培养职业意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未来要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美国中小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职业生涯教育,其内容设定一直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课程面向所有学生;二是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三是进入社会的学生需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美国把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分阶段地渗透在小学课程的制定计划中。在小学阶段,美国并不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小学生主要通过参观工作场所、课堂上听老师介绍相关的职业知识等途径了解父母与周围人的工作。 美国学生除了有“儿童节”,还有“职业日”和“带孩子上班日”,这是属于小学生的独有节日,在定期开展的“职业日”这一天,美国小学会邀请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来为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学生了解社会是怎样分工的以及社会上的人是如何获得生存与发展。而在4月22日的“带孩子上班日”,小学生会和父母一起去工作,形成对职业的感性认识,体会职业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压力,培养孩子对职业形成初步的兴趣。[5]另外,美国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时,不仅注重实践,还注重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小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模式建设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31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