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太湖水环境质量研究+文献综述(2)

时间:2019-05-03 10:10来源:毕业论文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的中国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同时我们却没有相应的如此之多的水资源。可以这么说,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面临着水资源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的中国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同时我们却没有相应的如此之多的水资源。可以这么说,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匮乏,而同时在这没严峻的水资源匮乏状态之下,水资源的污染就不得不成为我们当前所要第一时间解决的污染问题。太湖作为国家“三河五湖”的重点治理对象之一,在“十五”期间,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的治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保护策略,最终在政府一系列的治理之中,太湖水环境终于有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在水质改善的同时,太湖蓝藻却也在此时忽然爆发,由此而引起的无锡饮水危机,再一次的提醒我们,水环境的治理还远远没有结束,当今社会各大湖泊的水环境污染依旧十分的严峻,我们依旧需要不遗余力的去实行水环境的治理方针,同时也要在治理的同时积极改善治理方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1太湖概况
太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包括江苏、山海、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其面积达到了36500平方千米,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同时也必不可少的拥有着远近闻名的美景,常年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观望太湖之景。
那么太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主要的有三个学说论:构造成湖论、泻湖成因说、陨石冲击坑说。所谓构造成湖论,便是原本作为一个大的海湾的太湖平原,在时间的作用下,期内的水和沉积物慢慢的不断对其进行填充,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样貌;而泻湖成因说则认为太湖平原同样原本也是一个大海湾,但是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太湖附近的海面慢慢开始上升,最后海水竟然漫过了陆地进入到了太湖平原,但是这种现象也必然不是永久的,随着时间推移,海平面又逐渐下降退却,而原本的太湖也就变化为了现今的形象。最具科幻的还要数陨石冲撞流,陨石的直接撞击使得太湖湖泊形成,但是恰恰相反的是这正是太湖的形成原因。2009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三名教授终于找到了太湖属于陨石冲撞成因的关键性证据,确认了太湖的成因。
太湖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特别适合各种植被以及水体生物的生长,这也就导致了太湖水体之中的特产丰富,鱼虾类在太湖中屡见不鲜,这也是太湖渔业比较发达的原因,这也就给了太湖另外一个称号——鱼米之乡,太湖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可以想象,在未有水质污染之前,太湖可谓是中国的“香格里拉”。
太湖在历史上又被称之为“五湖”。古老相传,在大约四千多年以前,现今家喻户晓的大禹,也就是夏禹曾经在太湖地域治理过洪水灾害,当时的大禹就以开凿河道的方式来进行排洪,也因此开凿出了太湖到大海的河道。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稳定,也就相对有利于灌溉和航运业,虽然太湖周边地域恶面积还不到全国土地的0.4%,但是却创造出了全国1/8的生产量,其实力不可谓不惊人,但也正好说明了太湖地区的优越性,同时,太湖另一个令人称道的方面就是他的渔业,太湖地区环境的适宜性使得太湖的鱼虾特产十分的丰富,使得其渔业占了全国的高份额。
1.1.1近代太湖污染
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本来应该享有“超然的地位”,但是不曾想他也避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命运。
太湖水质的最初研究起始于1960年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对太湖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调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当时总无机氮与总无机磷的浓度一般在0.05-0.09mg/kg和0.01-0.02mg/L之间,COD为1.90 mg/L,太湖水体之中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的水质污染,到八十年代之前,太湖水体水质大部分还处于国家二级水标准,只有沙塘港附近以及小梅口附近等等地区的局部水域出现水质污染情况,但大都处于国家三级水标准,只是轻微的污染而已。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太湖水质已经开始常年文持在国家三级水标准,一些水域甚至达到了国家四级、五级水标准,进入了水环境严重污染的行列。 太湖水环境质量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329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