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研究(3)

时间:2017-04-19 19:20来源:毕业论文
2.1 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与大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与交通系统的不和谐因素较多,中小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一般比较低,即使是


2.1  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与大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与交通系统的不和谐因素较多,中小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一般比较低,即使是开发强度很高的地区也是功能比较单一的地区,如工业区,缺少开发强度高、功能综合的区域。目前,我国中东部城市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大量的人口产业向城市积聚,预计在未来的25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3亿,城市的用地会因此而趋于饱和,必须向外寻求新的发展用地,很多中小城市通过建设新城或开发区来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开始“摊大饼”式发展。
美国小汽车导向的土地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的无序蔓延和郊区化,带来了诸多交通、环境、能源问题。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人口多资源少),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的无序蔓延在我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通过引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发展模式,可以逐步引导城市用地布局向更加集约化的多中心组团式的格局演变,这种城市用地的增长模式将有利于优化中小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16]。
2.2  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居民出行调查是交通规划信息收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各项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鉴于中小城市的特点,在对其进行交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城市的发展特色,采用合理的方法与手段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情况的分析研究,掌握城市客流的基本规律和特征[17]。
(1)居民出行强度
出行强度是衡量居民的出行需求、出行能力和城市交通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一系列的指标来表示。针对中小城市的特殊性,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出行次数、平均出行距离和平均出行时耗来加以分析。
①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主要反映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出行能力、出行次数与城市布局、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交通条件等因素有关。由于中小城市规模小,居民午间出行次数增加。中小城市的人均出行次数一般要大于大城市且中小城市居民出行大多数是就近范围的,一般有回程,出行奇数较小。
②平均出行距离
出行距离主要反映行程长短,与城市布局、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有关。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居民的居住地与他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地点的距离都不是太大,从而决定了中小城市居民出行距离不会太长。
③平均出行时耗
出行时耗指居民一次出行从起点到终点的行程所花费的时间。出行时耗主要由出行距离、出行方式等因素决定。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规模小,且居民的居住地与他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地点的距离都不是太大,这也从某一方面决定了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时耗不会太长。
(2)居民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是指出行者完成一次出行所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或手段。出行方式的构成,一般指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采用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次比例,是反映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出行方式构成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
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大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城市居民出行除了自行车外,主要是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而中小城市居民的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较高,以自行车、步行、摩托车出行为主,是中小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也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由于中小城市的城市规模较小,人口比较集中,出行距离不长,易于步行和骑车,再加上助力车、摩托车拥有量偏高,公交服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出行结构的不合理,也反映出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还需进一步完善。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研究(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3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