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德国汽车品牌对我国汽车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4)

时间:2016-12-24 11:25来源:毕业论文
3、 经营战略的理论演进 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的最大变化是由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关税壁垒逐步打破,大多


3、    经营战略的理论演进
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的最大变化是由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关税壁垒逐步打破,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尽管并购的失败率将近5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改进的预测技术进行规划,这就是战略规划学派的兴起。战略规划理论是以未来可以预测为前提或假设的,认为战略是要让企业自身的条件与所遇到的机会相适应。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包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认为战略是如何匹配公司能力与其竞争环境的商机。可以看出早期的经营战略思想具有集成、综合的特征。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代表,企业经济环境变化表现为突发性、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兼并有增无减,同时面对日本和欧洲的挑战,全球性竞争加剧。随着环境变化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这时,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包括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便占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
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资源论、钻石模型、平衡计分卡、竟合论、超强竞争论等战略理论,可以说是多种范式并存。
进入新的世纪,战略管理理论加强了对人的重视,表现为企业家战略。这种观点是指公司努力将组织各个层次的员工培育为普遍具有企业家精神、思文和行动的人(战略家),并努力发挥整个公司员工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精神为特征的公司是以异质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企业家智力资产持续创新,破坏均衡,产生竞争优势和显著的业绩。企业家战略可以看作是企业内部基于人的要素考虑的战略理论。

二、大众汽车在我国的经营战略现状及调研分析
(一)汽车工业的相关概念
1、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Automobile Industry)是指为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力大,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
2、    汽车工业的经济地位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汽车工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等诸多相关产业,可以延伸到文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建筑等许多相关行业,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可以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可以创造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可以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 德国汽车品牌对我国汽车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4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