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陈式太极拳传承与保护初探(2)

时间:2018-03-20 11:09来源:毕业论文
(二)太极拳概述 王文章先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即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


(二)太极拳概述
王文章先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即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这些特点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陈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当时仅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这个地方的陈姓人当中口耳相传,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家族性。到了19世纪80年代,陈氏太极拳的第17代传人陈发科,将陈氏太极拳带到了京城,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为陈氏太极拳在京城及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作为陈氏太极拳的传人陈发科,致力于陈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他在京城传拳将近三十年,这三十年间,陈氏太极拳不再局限于家族中的传播,而是广泛地传授给外姓弟子。突破家族范围的陈氏太极拳迅速在广大群众中传播开来。由以前的陈氏太极拳重新定义为“陈式”,也正是这一字之差,恰恰凸显了陈式太极拳的博大胸襟,为陈式太极拳奠定了广泛传播的基础。同时,一些太极拳的爱好者在此期间继续探索和完善太极拳的招式,不断地总结、提高,并由此发展出了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另外,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李式、和式、忽雷架、全佑架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在发展中的活态性、传承性和流变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并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对这种文化载体进行研究,以加强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意识并促进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它将中国文化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这种表达也恰恰是其他项目所无法具备的 。 因而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是将来,太极拳都会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它璀璨而永恒的光芒。
二、陈氏太极拳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一)陈氏太极拳传承方式的流变
众所周知,陈氏太极拳可以说是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太极拳的母体,因此对陈氏太极拳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与保护可以分三个历史时期:
1.古代时期。太极拳的创立是在民间,从诞生之日起,血液里就流淌着民俗的因子。这就决定了它的传承范围是在民间展开。武术是一个相对发展的动态结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构成前后左右的联系,这个相互联系的封闭和半封闭系统就是传统武术生存的空间。 因此,中国传统武术始终没有走出“骄傲自大、封建保守、派系冲突、一隅之见的怪圈”,使它远离了科学化和现代化。陈氏太极拳在创立的时候也没能改变它的宿命,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进行,在封建的底层社会延续着。在17代传人陈发科之前,它同样具有很大的家族性,所谓“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人”,可见其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陈氏太极拳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进步。
2.申遗之前。新中国建立以后,陈家沟成立了温县武校进行陈氏太极拳的教学。从此,陈氏太极拳就改变了传统的传承方式,由原来的家庭式教学开始转变为学校教学。20世纪80年代,陈家沟武校开始向全国招收学生,陈式太极拳的传承方式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流而进一步开放化。随着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再度兴盛,陈氏太极拳也与时俱进,传承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形成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学校传承三位一体的传承方式。这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密切相关,也是陈氏太极拳传承人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 陈式太极拳传承与保护初探(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13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