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微信互动中人际信任的调查报告问题分析(3)

时间:2016-12-17 10:20来源:毕业论文
3.人际信任 一切的互动过程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总体来说,在农业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人们因为血缘和地域因素互取信任,从而有了互动才建立了


3.人际信任
一切的互动过程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总体来说,在农业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人们因为血缘和地域因素互取信任,从而有了互动才建立了联系;当工业革命时期来临时,生产的需要使得信任因为契约关系而建立起来,并且延续到了现在。在此,将引用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的著作《信任》一书中对信任的定义:信任,就是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5]。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信任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方面,信任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双方在交往中都是带着满足自身需求的想法进行互动的,而这些个人因素变坏却可以导致信任的破裂。另一方面,信任具有脆弱性[8]。社会越是发展,熟人意识就逐渐淡化,人们因为现代化的生产而在人际之间定下的契约关系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当这些因素不足以判断对方的未来情况时,那么信任则会变得犹如一层薄膜般的易破。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问卷从微信用户(简称:微户)的“使用习惯”、“微信隐私功能设置”、“信息公开情况”、“交友情况”、“朋友圈打理”、“思想观念”这751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其在定量、定性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如下:
(一)微户互动习惯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9]。它,就是微信。根据本次的调查发现,受调者的平均“微龄”(使用微信多久)接近3年(如下图3.1)。微信从一开始就带着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路领先,深得各手机用户的喜欢,受调者使用微信的日均时长在3-4h之间(如下图3.2)。所以,微信才成为了目前活跃度最高的APP。
图3.1图3.2
以“使用微信的日均时长”为自变量,“手机数据流量”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列联表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并且假设日均时长越长,手机流量使用越多。结果如下图4:
图4
根据图4,如果显著性水平a设为0.01,由于卡方检验的概率P值大于a,因此支持原假设。即认为微信的使用日均时长越长,手机流量使用越多。
另外,微信的功能是非常多样且能够符合使用者的各项需求。在调查中,“朋友圈”、“微信支付”、“视频聊天”、“摇一摇”这四项功能基本为微信用户所使用过,尤其是“朋友圈”占比重为97.8%。再对使用过的功能进行“一天使用的频繁度”做了进一步调查后,“朋友圈”功能的平均综合得分为12.57,仍然是所有功能中最高的。其次是“微信支付”的9.59分和“视频聊天”的5.06分。而一天当中使用频繁度居前三名的功能与“信任”这一话题息息相关。表明微信互动将会对人际信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下图5:
图5
(二)微户隐私功能设置
在现实中,人们会在互动之前做好自己的需求预期和心理准备。同样地,在微信上也有一个“隐私功能”的设置。让我们看看受调者们是如何设置这些隐私才开始微信互动的。如下图6所示,有52.2%的受调者对于微信设置中的“隐私”功能是非常清楚的了解并且按照自己的原则设置好了,仅有9.43%的微信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个功能。在“隐私”功能中还有一些详细的开关设置。例如,在添加朋友方面,微信用户渴望交到更多的朋友,但也注意选择朋友;在朋友圈方面,因为互取信任,所以自己的动态可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但有66.98%的微信用户选择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的功能。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在微信互动时,能够积极地设置好本人的隐私。这样,微信用户们能够自由的选择与谁互动。 微信互动中人际信任的调查报告问题分析(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08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