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用户体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

时间:2020-04-16 20:19来源:毕业论文
3)Krug 可用性第三定律: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2007年,Desmet和Hekkert在Hekkert(2006)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品体验的三

3)Krug 可用性第三定律: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2007年,Desmet和Hekkert在Hekkert(2006)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品体验的三个层次:美学体验、含义体验和情感体验,如下图1:

Desmet和Hekkert提出的产品体验的三个层次

用户体验在定义和构成上存在着一定分歧,用户体验的构成指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测量方法的选择,这导致了用户体验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Robert Rubinoff(2004)将用户体验分为四个要素:品牌(Branding)、可用性(Usabil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和内容(Content),并整合运用这四个要素来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进行评价。每一部分都有相对应的描述,设定分数区间给每部分评分,总分保证在100分以内。最终的结果将通过一个蜘蛛图来展示,并可以将几个蜘蛛图作对比,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Mahlke(2005)的用户体验评价方法中包含认知和情感因素两个部分,其中认知因素包括了技术和非技术两个部分,技术因素如响应速度是否够快,是否方便使用等等;非技术因素,如视觉上的美感、内容是否充实等等。

(二)国内对用户体验的研究现状

李翠芬(2006)将用户体验分为5个组成部分,同时总结了包括设计风格、页面色彩、资料安全、内容的分类在内的76个体验点。5个组成部分如下:

1、 感官体验: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体验,强调舒适性。

2、 交互体验:呈现给用户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可用性。

3、 情感体验:呈现给用户心理上的体验,强调友好性。 

4、 浏览体验:呈现给用户浏览上的体验,强调吸引性。

5、 信任体验:呈现给用户的信任体验,强调可靠性。

周荣刚(2007)提出了一种用户体验质量综合评价的模型:“首先建立了包括人-机交互角度、用户角度和观察者角度的用户体验质量的360º指标体系模型,然后针对可用性概念的模糊性及其综合评价中的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相关因素的权重,并根据模糊隶属度函数对用户体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最后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用户体验质量进行评价。”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尹志博和杨颖(2008)结合诺曼的理论研究用户体验的层次模型,首先从用户体验的流程出发对用户体验提出一个模糊的层次划分,如表2所示。

用户体验的模糊层次

将表2 的内容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将其按照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重新构建,便得到了用户体验的逻辑层次,即目标层、行为层、体验层。这三个层次与诺曼所提出的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的理论相吻合。以用户体验的层次模型为基础来研究用户体验的量化,根据用户体验的三种层次结构提出了3种量化方法,即以行为为中心的量化方法,以体验中心的量化方法、和以任务为中心的量化方法。前者侧重测量用户体验过程中行为的时间与效率,以体验为中心的量化方法则侧重满意度、情绪反映以及审美反映;以任务为中心的量化方法则是从目标层评测用户体验,并按照常用、非常用、个性常用这个评级进行量化。这种量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其优点在于从不同的角度量化评估用户体验目标,但是由于每种方法的测试点不同,无映射关系,其评估结果相对独立。

用户体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499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