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明后期借黄济运与河道漕运的管理(2)

时间:2021-02-08 09:44来源:毕业论文
(一)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6 (二)堤防每岁加固制度 7 (三)月河的开凿 7 三、借黄济运与河道的管理 8 (一)河道管理体制的完善 8 (二) 漕运管理


(一)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6
(二)堤防每岁加固制度    7
(三)月河的开凿    7
三、借黄济运与河道的管理    8
(一)河道管理体制的完善    8
(二) 漕运管理体制的完善    8
(三) 闸坝启闭制度    9
(四)四防二守制度    9
(五) 徐、吕二洪处漕运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明末借黄济运后出现的种种弊端以及解决措施与办法,特别强调此借黄济运段主要指的是淮安到徐州段运河,此段运河地位特殊,所以将此段作为写作着点。通过前人经验,进行借鉴与改善,对今天我们对运河的治理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京杭运河曾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明代政府在前代的基础上对重要河段进行了整治与改进,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当时的漕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运河漕运的重要地位使得学术界对此时期的运河颇为重视。
清水泰次的《明代漕运》,吴士贤的《清代以前的漕运概况》等论文研究了运河的变迁、沿革及运河漕运等问题。 朱玲玲的《明代对大运河的治理》(《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阐述明朝宋礼、陈碹等治河的情况,并且探讨了明代黄河问题的解决以及运河关系的举措,对南阳新河与泇河的开凿的过程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封越健的《明代京杭运河的工程管理》(《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1期)对明代运河工程管理的制度,运河水源闸坝、河道、堤防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究,同时提及了相关的法律与规定等。上个世纪80年代后以后,关于运河漕运研究的著作更多,台湾学者蔡泰彬《明代漕河之整治与管理》(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结合相关史料,深入探讨了明代运河的疏浚、治黄保运的政策、漕运组织及运作、船闸水柜之建置与变迁,他认为明代政府十分重视漕运,但由于治黄无策、河官怠职等原因,使得运河通航并不顺利。鲍彦邦的《明代漕运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重点研究漕粮方面,对漕粮征收,改折,运输,运费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虽然运河史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明清是运河交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淮安到徐州段在明代的运河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后期借黄济运带来的种种弊端,黄河与运河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所以针对此段运河进行的整治与管理尤为重要,对此段运河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
一、 借黄济运的历史成因
    古代淮河水系中淮北支流主要包括颍河,涡河,汴泗河,洪汝河与沂沭河等等,淮河干流一般都是独支入淮。明代中期以后,黄河水系混乱,大量的泥沙淤积破坏了原有的河流水系。洪武二十四年(1375年),黄河夺蔡河携颖河入淮,之后没多久,蔡河与颍河因淤浅而断流。公元1391年,黄河大决于原武黑羊山,一支东流由沈丘入颖,又经颖入淮,另外一支流入安山地域,将会通河淤塞,最后一支还走贾鲁河。1413年,也就是明成祖永乐十四年,涡河因黄河被夺流。1416年,于开封决口,东南由杞县,睢县,柘城入涡。1448年,黄河下游南股在孙家渡口决溢,向南夺颖入淮,黄河北股在新乡八柳树决溢。1489年,黄河在河南决溢,致使南北形成数股,南股一支从颖水入淮,另一支从涡水入淮,北决正流大体上仍然为贾鲁河的流向。黄河泛道主要有五支:“南路二支,一是由涡河入淮,一是由濉水入泗入淮;东路三支,一是由贾鲁故道经徐州小浮桥入泗入淮,二是由曹县向东经沛县飞云桥入运,三是从上一支再分出一支由谷亭(今鱼台)入运”[1]P58。明前期,一般采取北筑堤,南分流的政策。但嘉靖二十五年以后,黄河完全入泗夺淮,南流运道全被淤塞,彻底改变了淮河泗水流域水系,形成了新得运道,也为借黄济运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由此由原来的避黄行运开始了借黄济运。为了解决黄河入泗夺淮带来的运道水量匮乏的问题,开始实行借黄济运之措,借黄河河道行运河漕运,由此上自茶城,下至清口,涉险五百多里的黄河便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徐州段运河黄运合一,徐、吕二洪地势险要,而黄河又多泥沙,泥沙多又导致了黄河的“善淤、善决、善变”,据史料记载,在明代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黄河决口改道就有四百五十六次,《明穆宗实录》卷34记载:“隆庆三年闰六月,直隶淮、济、徐、沛及浙东西江、南江北大水,坏城垣,淹田舍,漂人畜无算”[2]卷34P156。1565年,“河大决沛县,漫昭阳湖,由沙河至二洪,浩渺无际,运道淤塞百余里”[3]P2087。虽然借黄济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徐州到淮安几百里运道的畅通,但是,黄河的频繁决溢同时又给漕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黄河泛滥给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漕运的正常通行带来了灾难,同时由于黄河水频繁决溢,直接影响到徐州到淮安段运河水量的匮乏,水量不足,泥沙淤塞,使得漕运的进行更加的艰难。《明神宗实录》中记载:“国家运道,全赖黄河,河从北注,下徐、邳,会淮入海,则运道通;河从北决,徐、淮之流浅阻,则运道塞。此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4]卷191P3594。 明后期借黄济运与河道漕运的管理(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95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