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王安忆笔下的乡村叙事《小鲍庄》《大刘庄》《姊妹们》《上种红菱下中藕》(3)

时间:2020-12-09 10:37来源:毕业论文
《小鲍庄》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有关仁义的故事,小说中处处体现了对这个仁义的村庄的赞美。小鲍庄是个重仁义的庄子,祖祖辈辈,不敬富,不畏势,就敬

   《小鲍庄》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有关仁义的故事,小说中处处体现了对这个仁义的村庄的赞美。“小鲍庄是个重仁义的庄子,祖祖辈辈,不敬富,不畏势,就敬重个仁义。”[7](P188)面对发疯的妻子,鲍秉德并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抛弃她,他认为一日“夫妻百日恩,自己不能不仁不义。”[7](P137)捞渣作为小鲍庄中的典型人物,他从小就善良,懂事。在小说中,捞渣可以说是仁义的代表,小小年纪就知道尊敬鲍五爷等长辈,同时又乐于助人,关心他人。村里的人们都喜欢捞渣,跟着捞渣,大人们都放心。“这孩子仁义呢,大家都说。”[7](P168)在一次多年未见的大水中,捞渣因为救鲍五爷而牺牲了自己。大家都认为捞渣小小年纪却行了大义,这是捞渣仁义的表现。在捞渣丧葬的那天,村里的人几乎都去了,甚至别的庄的人也来了。然而在这个仁义的村庄中,却处处充满了封建与落后。有着精神追求的鲍仁文想成为一名作家却不被人们理解。小翠子活泼开朗,被捞渣妈收留下来,却是要她做自家的童养媳。鲍秉德妻子因为不能生育最后自沉山洪,却被人们认为疯子。拾来想与二婶结为合法夫妻,却遭到鲍家人的毒打,甚至连三岁小孩都欺负他……人们无法正视自己的贫穷与落后,也没有自我改变和创造的想法。仁义可以说是美化了小鲍庄,实际上,暗藏在仁义下面的却是人们的狭隘、麻木和落后。仁义阻挡了人们的出路。仁义和道德也造成了他们的冷漠和狭隘。捞渣的仁义只是作为儿童性本善的反映,却被人们宣传为“少年英雄”。暗藏在仁义背后的是道德的虚伪。“在表面上,王安忆看似书写了一个仁义的小鲍庄,在深层上却是对小鲍庄仁义的解构和批判。王安忆曾经说过自己不会和其他人一样把农村写成伊甸园,中国人今天变成这样是因为大家把仁义当做榜样文献综述,这样的仁义看起来却是极其危险的。在小鲍庄里,每个人其实都是带有企图的,希望能够在捞渣身上获得许多。因而,《小鲍庄》是写仁义的堕落。”[8](P31)在古代仁义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王安忆却以冷峻的笔调批判小鲍庄中仁义的虚伪,描绘出一幅世态人生图。“在这幅世态人生图里,有落后也有先进,有世故也有人情、有悲凉也有温暖、有卑微也有崇高、有沉重也有欢乐,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小鲍庄的乡村世界。”[9](P26)

《大刘庄》创作于《小鲍庄》之前,是一个过渡性作品。尽管《大刘庄》没有《小鲍庄》那种对儒家传统文化“仁义”的批判,但是它也体现出王安忆对中国乡村文化的关注与思考。大刘庄是王安忆之前下乡插队的一个地方,它的创作带有王安忆的个人生活经验色彩。在这里人们生活贫困,土地稀少,粮食供给不足,虽然解放了多年,却还是一派荒凉落后的景象。在这个村庄里,女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也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去追求想要自己的爱情。大志子听从父母的安排嫁了人,甚至连对方的模样也不得而知。平子虽然不想那么快就把自己嫁出去却也不敢不服从长辈的安排。刘庄的迎春和小牛好上了,却因为生了女儿遭到丈夫的毒打。百岁子忍受不了大刘庄的落后离开了家,豁牙巴子欺负处于弱势的憨子……在这里,乡村世界的落后、封闭、琐屑在王安忆的笔下逐一显现出来。在《大刘庄》里还有有关于城市的描绘,小说中采用镜头交互式的转换,展现同一时期城市和乡村人们不同的生活风貌,也引发人们的思考。“在那个文革动乱的年代中,不仅乡村的青年们愚昧无知,城市青年之间也是相互记恨和诋毁,他们一样面临着人生的选择,一样的迷茫而又不知所措。”[9](P10)在王安忆的眼中 ,城市和乡村是相通的,上海和大刘庄都是一个聚集着人群,充满了人性的地方。在《大刘庄》中,王安忆没有过多地描写乡村生活诗意的伤感,更没有把乡村描写成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地方,而是以冷静的笔调书写着自己想要描绘的乡村生活。在她的笔下,“乡村也不是一片干净的地方,它和都市一样藏污纳垢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同样卑微琐屑落后。”[2](P35) 王安忆笔下的乡村叙事《小鲍庄》《大刘庄》《姊妹们》《上种红菱下中藕》(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61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