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论《韩诗外传》中的儒道交融现象(2)

时间:2020-09-11 20:05来源:毕业论文
随着几十年的静养政策,人们也开始发现儒家礼治的重要性,它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这同时也满足了统治者的需求,更好地维护其

随着几十年的静养政策,人们也开始发现儒家“礼治”的重要性,它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这同时也满足了统治者的需求,更好地维护其封建统治地位。于是,当黄老思想的忠实拥护者窦太后逝世之后,汉武帝借助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扭转了世风。一时间儒风渐盛,并以一种不可替代之势汹汹兴起,其统治地位绵延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两千年之久。“黄老政治使命的结束,以及儒家政治使命的开始,是西汉政治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5](p94)

纵然汉初的儒道之争最终以儒家全面兴盛而终结,但《史记·老子列传》中认为“学老子者绌儒学”的认知是只承认其对立,而否认其联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反之亦然。两者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人们也发现了儒道两家具有共通之处,于是自然地将儒家的仁义和道家的无为之治结合在了一起,开辟了两汉儒道互用之风。

“《韩诗外传》多袭用荀子”[6](p186),而荀子认为“<诗>只有在‘隆礼’的前提下才有意义”。[6](p172)由此,有关于“礼”的内容在《韩诗外传》中自然为数不少。罗立君也曾提过“‘礼’是《韩诗外传》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与韩婴作为荀子诗学的传承者以及汉代特殊的历史境遇分不开。”[7]

前人有云,《韩诗外传》乃是《荀子》的别子,全书引用荀子一万四千字,凡五十四处,可见《荀子》一书对韩诗外传的影响有多大。然而在研究荀子思想时,我们不难看出其本身就杂糅着儒道两家思想。荀子提倡礼治,他于《劝学》篇中说道:“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他强调“国无礼则不正”《王霸》,“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议兵》,指出礼仪可以凝聚贤士,唯有礼仪周全,士人敬仰,国家才会真正的凝心凝力。《韩诗外传》继承了荀子有关礼治的思想,在其卷四《晏子聘鲁》一篇中,晏子出使鲁国这个礼仪之邦,礼仪变通周到,被孔子称赞为“礼中又有礼”,篇尾附上“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经·小雅·楚茨》,总结了礼仪要尽合法度,言笑要尽得其宜。

然而“黄老讲究无为,是在法制条件下的各自有为,这才能构成统治者的无为,因此黄老之学特别重视刑法,而荀子也继承了黄老的这一思想,所以荀子也极为重视‘法治’。”[8]如卷四第十章中表现,“若夫明道而均分之,诚爱而时使之,则下之应上,如影响矣。有不由命,然後俟之以刑,刑一人而天下服。下不非其上,知罪在己也。是以刑罚竞消,而威行如流者,无他,由是道故也。”韩婴指出刑法之前首先应当以诚爱对待,若是如此还不听从,再以刑法惩戒,由此可见,“法”的实行必定要以“礼”为前提,正如先礼后兵,若是罔顾一切施行法治,反而会不得人心,就如季孙治鲁,“托法而治谓之暴,不戒致期谓之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四章)“《韩诗外传》中儒道融合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是韩婴创造了一种新儒学或新道学,只能说是其本人的思想杂驳不纯,反映了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黄老思想的强大影响。”[9](P69)

上文提及“礼”与“法”的概念不仅与韩婴继承荀子相关,还与历史境遇有关联,荀子提出的“礼治”符合了汉代统治者的思想,其“法治”思想也是黄老思想的外延。“汉代经学家的显著特色是‘通经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两汉经学史,就是两汉政治的缩影”[10](p7)。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浅论《韩诗外传》中的儒道交融现象(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02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