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试论萨都剌的运河行旅诗(2)

时间:2020-07-07 21:08来源:毕业论文
提到吴侬软语的苏州,人们的心里总能清晰的浮现出一幅唯美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垂眸女子的温润与灵气。苏州依水而建、因

提到“吴侬软语”的苏州,人们的心里总能清晰的浮现出一幅唯美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垂眸女子的温润与灵气。苏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村落城镇基本上都是临水而立,这就是孕育江南温婉水润的文化的土壤。京杭运河穿过苏州,给苏州在原本的多彩丰厚的历史上又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更是成为绝唱。苏州亦称姑苏,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其中有一夜白头的伍子胥,有溪边浣纱的西施,有泛舟而去的范蠡,这些都成就了灿烂的吴越文化。萨都剌游至运河城市苏州时,是深深的被其独特的历史与风貌所吸引的。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吴王夫差最终被越王灭国的悲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联想到当今朝廷政治的腐败与黑暗,诗人的悲愤便如潮水般涌来:“闾门杨柳自春风,水殿幽花泣露红。飞絮年年满城郭,行人不见馆娃宫。”元时苏州隶属平江路,此时的姑苏早已不是吴楚的姑苏,一景一物都已面目全非。一首《登姑苏台》,运用对比、拟人、借景抒情等古诗手法,闾门对水殿,都是当时吴宫的事物。杨柳与幽花相对,一绿一红,色彩感鲜明,柳与幽也表达出凄婉的感情。后两句飞絮对行人,用满城的飞絮反衬已失去光彩的馆娃宫,用时间的流逝表达出诗歌的苍茫之感与诗人拳拳之心以及对统治者的劝诫之心。

面对国事衰颓,世事衰微,百姓穷苦,景物萧瑟,诗人泪尽泣血:“三尺高唐帝子坟,东风吹草绿沄沄。官中子母生前别,天上箫韶梦里闻。日暮白杨飞乱血,夜深黑气结愁云。小臣泣血应无补,留与他年太史云。”(《题高唐驿》)高唐,春秋为齐国西境之一邑,迄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属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汉置县,元明清置州,中化民国复改县,沿用至今。历史上高唐就“居中原衡衢”,有官马大道“南通吴会,北拱神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受黄河文化的孕育,素有“上古之民朴、中原之士敦”的美誉,很早便成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诗人面对具有如此深刻文化内蕴的地方,想到的不是高唐八景:马弯晓月、浮图映日、高阁凌云、郑桥渔歌、南寺钟声、爵堤雪影、龙井清泉和唐寺棉市¬¬【7】,而是帝子坟、子母生别离、白杨乱血、黑气愁云,更甚者是锥心泣血却又官微言轻无可奈何,义愤填膺希望上达帝听。“沧海桑田,苍凉豪迈,感慨万端,怀古正是伤今。”【8】

二、“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鱼灯落远汀”——清新灵动的写景纪游诗

写景记游诗在萨都剌的诗歌中占据的分量较小,因为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将作者自身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思的悲歌慷慨之情容纳其中。因此,这一部分写景记游诗,就是诗人对多次游经的运河城市中的风景名胜的单纯性描绘,虽然仍有一些作者的思想在内,在从诗歌整体上来讲,是属于对景物的外在的描摹。萨都剌的写景诗大都写的情意盎然,让人读后流连忘返,唇齿生香。而且萨都剌的诗歌艺术在这些写景诗中也有充分的展现。周双利称其为苦吟派诗人,赞其品格——“自是诗人有清气,出门千树雪花飞。”【9】吴旦生的《历代诗话》记载了萨都剌的虚心向学:“《闲中今古录》曰:‘萨天锡有一诗送浚天渊入朝: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但闻者莫不脍炙,惟山东有一叟鄙之。公以素惬意,特步访其故。叟曰:此联措辞固善,但闻字与听字一合耳。公曰:当以何字易之?叟徐曰:看天竺雨。公诘其看字。叟曰: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公俯首拜为一字师。’”从这段诗人的佳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诗艺的精益求精。对于萨都剌的诗歌风格,前人有几种不同的见解:《四库全书总目》作者说:“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进士萨田锡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今读其集,信然。”徐象梅《两浙明贤录》说:“田锡寓居武林,博雅工诗文,风流俊逸。”毛晋本集跋则说萨都剌“今其诗诸体具备,磊落激昂,不猎前人一字。”明戴良称萨都剌“亦清新俊拔,成一家之言。”清顾嗣立又称:“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虞、杨之外别开生面也。”¬【10】周双利将其总结为清新俊逸的诗歌风格【10】。 试论萨都剌的运河行旅诗(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59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