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老子不争之德述论+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6-01 21:18来源:毕业论文
一、老子不争之德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战火连连,以致于社会动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子从医治社会弊病进而救世的良好愿望


一、老子“不争之德”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战火连连,以致于社会动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子从医治社会弊病进而救世的良好愿望出发著作《道德经》,阐述其“不争之德”的处世哲学。那么,这一哲学思想产生的具体背景又究竟如何呢?下面笔者则从两个视角着手做以分析。
(一)社会视角下的“不争之德”
春秋时代,我们可以说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时代;春秋社会,我们亦不失称之为一个动乱血腥的社会。然而,就是在这个充斥着尔虞我诈与明争暗斗的年代,老子却一反常态地倡导“不争之德”,这不得不使众人怀疑其消极、出世的思想。但事实而言,老子的思想却并非消极出世,其“无为不争”正是因为“有为争之”,而“有为争之”则是针对当时统治者为政不合于自然,任意妄为而发的,这与老子当时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1、救世视角下的“不争之德”
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可自入东周以来,诸侯纷争,问鼎中原,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礼崩乐坏的程度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动荡的社会中,百姓可谓是饱受氏族贵族剥削、蹂躏,老子沉痛地道出了当时的景象:“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猒食而货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4]统治者损公肥私,极尽奢华,而百姓却田园荒芜,无以为炊;有权势的人身带利剑,逞强施威,而处在饥饿与死亡边缘上的百姓却敢怒不敢言,而这些在老子看来皆是统治者肆意妄为的结果。因此,其言道“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4],进而疾呼“无为不争”。与此同时,老子警告道: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即是说百姓若是被压迫得不惧死亡,统治者则不能用死来恐吓他们,否则更大的祸患就会出现。所以,老子要求统治者“无为不争”,减少争战,勿要过多地施政法令,应给百姓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顺应自然,这样方能使社会自然、和谐。 老子不争之德述论+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68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