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佛造像碑发愿文研究+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5-29 20:00来源:毕业论文
例如,北魏杜*等廿三人造释迦像邑师□□/比丘道□/杜安□/潘祖悦/刘景林神龜元年751月十五日杜*/等廿三人敬造释迦像一/区者为七世父□师僧眷/一切众生


例如,北魏杜*等廿三人造释迦像“邑师□□/比丘道□/杜安□/潘祖悦/刘景林……神龜元年751月十五日杜*/等廿三人敬造释迦像一/区者为七世父□师僧眷/一切众生惧□□觉”。
又如北魏清信女宋景妃造像“大魏孝三年岁次癸未四月癸巳朔八日庚子清信女宋景妃自□先□□薄福缘□□生□浮雯女人形赖亡母慈育思深得□轻躯是以仰寻一切养之劳元以□今□□□钗带之半仰为上孝此敬造释迦像一区藉以□□愿令亡□比托生西方妙乐国土□佛闻法见弥世勒一切有形皆同斯”(见图2.2)。

再如现存故宫博物馆的北魏张思造弥勒像“正光元年八月廿七日上曲阳县曹市如母张思己身敬造弥勒像一躯上为皇帝下为一切含生之类后为七世先亡见存男女眷属愿托生天宫一时成佛”①(见图2.3)。

(二) 佛造像碑发愿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经过实践及考证,研究发愿文的基本表达方式,从形式上来看,发愿文通常有三个主要元素:元素一:造像碑的雕凿年月,如“真王五年(524)”。元素二:领衔造像的邑子②姓名。元素三:雕凿的对象。三个元素顺序不定,而这三者俱有的发愿文则属于较为规整的发愿文。

①冯贺军著:《曲阳白石造像研究》页143,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
②其中的“邑”,是具有自愿性质的团体,又称“邑义”
例如:北魏比丘惠荣造像“熙平二年四月/十五日比丘惠/荣仰为/皇帝陛下七世/父母□生父□/敬造弥勒像/一区*□□/□崇圣/□生同登□”(见图2.4)。

又如北魏鲁众造像“*军府吏
鲁众敬为□生父母/合门大小
造石像一区供养□心/正始四
年四月”(
再如齐天统五年曹景略造像“大齐天统五/年岁次巳丑/四月康申朔/廿三日壬午/佛弟子曹景/畧为亡□庆/□造*含/那舍象一躯/愿使托王宫/□恒在佛所”(见图2.6)。
通过发愿文所具有的几个元素特征可以看出,发愿文能够提供碑和建造该碑的信息,比如碑的性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礼拜的环境以及不同的心愿造像者与不同水准支持者的影响下,发愿文会出现相对不同的格式和内涵。从发愿目的上看,既有为皇帝、己身者、在世亲眷亦有为亡过者,如西魏大统元年(535)诸邑子等造像碑发愿文:“诸邑子等仰感圣善,心往觉悟;迭相劝率,减割家珍,敬造石像一区。”又如武定元年赵敬洛造像碑发愿文:“武定元年七月十日赵敬洛为亡父母兄弟姉妹造玉象一区愿亡者生天现在眷属受乐普及法界苦尽解脱。”;既有求除去病患者,也有求亡者升天者,例如在西魏大统九年(543)后的关中地区,连年战火造成大量兵将战死疆场,促成这一时期为祈福超度亡魂而雕凿造像碑的大量出现,是为一种典型的求亡者升天的发愿文套式与祈福造像时尚。虽然造像的意图不同,但都是佛教信仰的个人或者团体为了纪念信仰出资造像,因此发愿文的共同点在于其具有纪念性质。
三、佛造像的不同类型
北魏政权的重心在于山西,山西亦为宗教和艺术文化中心,佛造像也在此兴起。这些佛造像多为释迦牟尼像以及弥勒像,体现了大乘佛教时尚和传承佛法的观念。从佛造像的图像和风格划分类型,有千佛碑,四面像碑等佛教造像碑。①
(一) 千佛碑
千佛碑即雕刻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小型佛像,并由此构成的千佛纹样碑,而或由一个或者多个大型造像的佛龛想结合的造像碑。千佛造像是北魏佛造像中最为流行的一种类型。千佛图案是从中亚到中国北方常见的佛教艺术主题,在克孜尔、 佛造像碑发愿文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65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