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字句研究(2)

时间:2018-05-22 21:28来源:毕业论文
施家炜(1998)《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分析留学生的语料,探讨了留学生习得顺序的成因以及制约因素,涉及有字句两类句式


施家炜(1998)《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分析留学生的语料,探讨了留学生习得顺序的成因以及制约因素,涉及“有”字句两类句式“S+有+N(词组)”和“方位词组+V+有+N(词组)”,其他句式未提及;刘苏乔(2002)《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时应把句型和语义、语用条件结合起来讲授,减少偏误率;董小琴(2008)《外国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比较了本族人和留学生在使用“有”字句时的异同,并对“有”字句的下位句式的偏误率进行统计排序,确定出留学生习得的最佳顺序;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中总结了外国人学汉语时的偏误类型,对本文的偏误分析有很大的帮助;谢晓慧(2009)《三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中的“有”字句研究》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排顺序提出了建议;洪花(2010)归纳总结了国内众多“有”字句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教学建议;张燕平(2012)《中亚留学生“有”字句习得情况》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亚留学生初、中、高级阶段出现的偏误进行总结,并提出教学、教材建议;严娟(2013)《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字句的教学初探》通过对收集的语料分析、综合,整理出偏误成因,提出要从学生的水平和认知能力安排教学。在语言对比习得方面,阮氏黎心(2006)《汉越语“有”字存在句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汉越语在“有”字句上表达系统的异同,齐春红,王冬梅(2009)《汉语“有”字句与泰语“(u)”字句的对比研究》把汉语“有”字句的各个语义与泰语“(u)”字句进行对比,提出了促进正迁移,避免了负迁移的教学对策。洪花(2010)《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对比中韩两国教材中的“有”字句教学内容以及“有”字句在汉语中的对应表现,提出要采取合理的习得顺序;刘瑜(2012)《日语母语者韩语“有”字句的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进行中日语对比,得出日语留学生“有”字句使用偏误8%以上属于“有”字缺失偏误。

一、“有”字句本体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

  “有”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们对其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汉语热”的兴起,使得对外汉语“有”字句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研究方向更趋实用性,更有针对性。全面地了解“有”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字句的界定
   人们对“有”字句的研究是从马建忠(1898)的《马氏文通》开始的,1942年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正式提出“有”字句。
   对于“有”字句的范围,历来有两种理解,即狭义的“有”字句和广义的“有”字句,狭义的“有”字句是以“有”包括和“有”对立的“没有”、“没”为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句子(张豫峰,1998)。持这种观点的有黎锦熙(1924)、刘世儒(1957)、刘月华(1984)、范晓(1987)。范晓将其定义为“有”和“有字结构”用作谓语的句子;易中正(1994)则定义为“‘有’字用作动词并在句中充当谓语的句子”;张豫峰(1998a)认为将其定义为“有”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比较合理。广义的“有”字句是指凡包含“有”和“没有”的句子都是“有”字句,通俗地讲,就是所有包含“有”字的句子,代表人物有:吕叔湘(1942)、詹开第(1981)等。吕叔湘认为“户内一僧,对林一小陀”等这类不带“有”的句子也称为“有”字句,句中为“有了方所性准词起词以后,间或把‘有’字省去”,即这些句子是“有”字句的省略形式,龙果夫也赞成此观点。詹开第把“有的、有些”等出现在主语位置上的句子也称为“有”字句,例如下面一些例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字句研究(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61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