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刘熙载论《孟子》论辩艺术(4)

时间:2016-12-26 13:07来源:毕业论文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6] 孟子的弟子桃应假设舜为天子,皋陶为法官,瞽瞍杀了人,问舜该如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6]
孟子的弟子桃应假设舜为天子,皋陶为法官,瞽瞍杀了人,问舜该如何处理这件杀人案?孟子回答:把瞽瞍逮捕起来。桃应又问舜会出来阻止吗?孟子回答:怎么能够出来禁止呢?皋陶是于法有据的。而瞽瞍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若舜出面阻止皋陶,则是枉法;若不阻止,则是处于不孝。可见,这种德与法的冲突使孟子陷入了二难的境地。但孟子应用逻辑的语言,巧妙的破斥了这种二难境地。舜抛弃了天子的地位,偷偷地背着父亲沿着海边逃跑,一辈子开开心心,忘记了天下。可见,孟子是从“孝为人之本”的观点出发的,这也正是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舜的选择是合情合理的。
以上从三个方面(即知类察类、比喻论证、破斥二难)论述了孟子论辩逻辑能力的高超,是孟子雄辩力量的所在。而论辩方法,则是通向胜辩的桥梁。
(二)论辩的方法
论辩的方法是孟子论辩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能够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不同态度,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下面主要是从建立系统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系统的作用;执中有权,要懂得权宜变通;比较异同,抓住本质区别;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面进行分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创立了“人性本善”论、“劳力劳心”论、“民贵君轻”论、“天人合一”等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为了孟子的政治理想服务的,构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孟子凭借他的理论系统,与各家、诸侯、弟子展开激烈地论战,这是他论辩制胜的主要手段。倘若没有这些系统的理论支撑,孟子想要成为精通辩术的雄辩家是不可能的。例如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6]
孟子在这一段话中,拿百姓、土谷之神和国君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百姓最为重要。孟子认为,诸侯可以改立,土谷之神可以改换,唯有人民是永恒的。
孟子同样也总结了人民对历代君王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6]
总之,得其民,得其心,则得天下;失其民,失其心,则失天下。因而,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民主思想是很明显的。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又是很系统的,而且在对齐、梁、宋、滕、邹国政治改革的言论中,都是与“民贵君轻”的理论密切相关的。比如齐宣王五年,齐国五十天内大败燕国,齐王以天意为借口并企图吞并燕国。孟子提出要求齐王尊重民意,“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6]可见,孟子的论辩之所以有着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于孟子能够把自己的理论贯彻于每次论辩之中。
 系统的理论是孟子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执中有权”的方法论却是孟子独创。所谓执中有权是指在执著于一点上时,也要懂得权宜变通。孟子正是利用了这种既讲原则又将变通的方法,解决了在论战中遇到的许多难题。正如孟子对杨子和墨子的批评: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6] 刘熙载论《孟子》论辩艺术(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5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