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复合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作用(2)

时间:2021-04-12 21:38来源:毕业论文
2.1 霜霉病成因 2.1.1病原体 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无性繁殖发达。该菌由孢囊梗产生

2.1 霜霉病成因

2.1.1病原体

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无性繁殖发达。该菌由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接萌发长出芽管,低温时可释放出游动孢子1-8个,在水中流动片刻后形成休止孢子,再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在细胞间蔓延,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

2.1.2 环境条件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大棚内的温度、相对湿度、种植品种、种植管理方式有很大关联论文网

 棚内相对湿度:孢子囊在温度 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发生,且湿度越高产孢子数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 3 h 以上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试验表明:夜间由 20℃逐渐降到12℃,叶面有水 6 h 或夜间温度由 20℃逐渐降到10℃,叶面有水 12 h,此病菌才能萌发和侵入[5]。

棚内温度:黄瓜霜霉病发病条件是日平均气温 15-16℃,潜育期为 5d;日平均气温17-18℃,潜育期为4d;日平均气温 20-25℃,潜育期为3d。田间始发期平均气温15-16℃,流行期平均气温 20-24℃;低于5℃或高于30℃时发病受抑制。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叶片和老叶片受害少。因黄瓜生长发育期间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一般均能满足发病的要求[6]。

2.2 病发症状

主要为功能叶、卷须、蔓和花梗,老叶发病重。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①子叶:发病初期子叶出现褪绿色黄斑,后变黄干枯,湿度大时出现紫黑色霉;②叶片:发病初期只是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后因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黄褐色。潮湿时背面长出紫黑色霉。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叶缘卷缩干枯,仅留心叶。发病品种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7]。

2.3 常见防治方法

2.3.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地域不同,选用相应抗病品种,如大棚、温室秋延迟栽培或温室越冬栽培,因其生长期间多为发病高峰期,应分别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秋棚1号、津杂1号和津春3号、鲁黄瓜10号等。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则应选择抗病、耐低温、耐弱光和早熟性强的津春2号、津杂2号、中农5号,鲁黄瓜4号等品种[8]。新泰密刺等密刺型品种虽不抗病,但耐低温、耐弱光、早熟、丰产性好,防治水平较高的用户,仍可继续种植文献综述

2.3.2选用合理栽培方式

合理品种布局、土肥管理、田园清洁等栽培管理技术。作物轮作、混作,品种更替,旱作或水作。

2.3.3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仍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大多数的种植户都在使用农药防治,常常使用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杜邦克露、甲霜灵、甲霜锰锌、百菌清、乙磷铝、等。但随着用药剂量不断增加,施药间隔时间的缩短,抗药性也随之增强,使得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黄瓜品质。

2.3.4 物理防治

    高温闷棚:霜霉病菌分生抱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2℃以上时停止活动而逐渐死亡。在病害普遍发生时,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高温抑制和杀灭病菌,         

其具体做法是:选择晴天上午,揭草苫后,封闭棚室不放风,使温度迅速升高到45℃左右,闷棚前一天浇一次透水,同时为了掌握棚室内温度,要在棚室中部的黄瓜生长点同样高度的位置,分前、中、后各挂一温度计,南部温度计要遮挡,以防日光直射,每天观测一次,当温度达到43℃时开始计时,持续1.5-2h,此期间温度不能低于42℃,也不能超过48℃,当超过45℃时,可适当放草苫遮荫,以控制棚温继续上升,到达控制时间后,在棚室顶部加大放风口,缓慢地使棚内温度降至正常温度,次日摘除病、老、枯叶后,再浇一次水,追施适氮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方法简单,行之有效。 复合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作用(2):http://www.751com.cn/shuxue/lunwen_731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