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

时间:2021-03-03 22:02来源:毕业论文
5.2 公司治理一级指标评分方法的比较 19 5.3 结论及建议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考 文献 24 附录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2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古典经济学把

5.2 公司治理一级指标评分方法的比较 19

5.3 结论及建议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2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古典经济学把公司看作是具有许多合同关系的一个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里,包含有股东、管理者、债权人、雇员、政府等诸多利益相关的合同关系。其中,管理者作为公司代理人,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即委托人建立了委托代理合同,这种委托代理行为导致了现代公司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权利的分离,即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Jensen和Meckling[1]于1976年就其中一种代理问题——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企图在降低代理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股东与管理者目标与利益的一致性。

最早出现的“公司治理”概念,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到的代理问题[2]。随着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公司治理问题也随之出现。20世纪初,随着公司股权的分散化程度逐渐加深,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逐渐分离并高度分散化。1937年,Berle和Means在《现代公司与财产》中正式揭开了公司治理的真实面纱[3]。自此,公司治理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然而,如何对公司治理进行有效地治理呢?治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管理者在对公司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担心这些问题,所以,他们便希望一个基于规范化理论研究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出现。1998年,评价体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最具有影响力的应该是国际公司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欧洲评级公司戴米诺与里昂证券亚洲分部相继推出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4]。可以说,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是一个判断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改善公司治理状况的一个重要工具。

我国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国内一些学者尝试向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司治理模式靠拢,构建一个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式公司治理模式。然而,研究的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研究者进行更系统、更全面地规划和假设,并在实践中试验成功。同时,我国对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也只在2002年之后开始有了新的突破,最具有科学代表性的要属由李维安教授带领的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由北京连城国际理财管理公司推出的董事会治理评价体系、由裴武威在大鹏证券公司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这三个评价体系了。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支撑、数学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这必将会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论文网

1.2 研究设想

本文拟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有关理论的介绍入手,揭示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本质。在对国外公司治理模式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目前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对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做进一步的改进。文章试图在国际上几个有名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成、特点上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指明公司治理评价的现实意义。最后,运用大二所学的层次结构模型的相关知识,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层次模型,并进行模型模拟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综合治理评分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其中,在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本文拟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指标评分方法进行优劣对比,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指标评分方法并得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http://www.751com.cn/shuxue/lunwen_707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