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学具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2)

时间:2020-12-04 16:38来源:毕业论文
2 学具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忽略了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难以得到发展。裴斯

2  学具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忽略了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难以得到发展。”裴斯泰洛齐也认为:所谓的教学,就是首先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官感受,之后再结合教学转化为理性知识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实践能力。他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感性认识是首先发生的,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官上的初步形成,很难达到理性知识程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一时间就对抽象的数学公式掌握熟悉,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也就是一些必要的数学学具来辅助理解。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以现象启发思维,寓教于乐。 

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老师首先给学生们出示部分实物:球、粉笔盒、咖啡盒子等,让学生根据形状给它们归归类,目的是先让他们自己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归类学生初步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此时学生会急于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期[1],进行引导教学,教师可以在这时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和橡皮泥按照自己的观点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最后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分一分、拼一拼、量一量”这种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充分感知传统课堂上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抽象概念。又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为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乘法的意义,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建立起感性的认识,再抽象出乘法的意义。“每堆摆4根小棒,摆3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先按要求摆出小棒,在看着小棒所表示的含义,说一说用加法怎样算。最后说明3个4连加,就表示有3个4,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即3×4。在这个过程中,小棒就起着中介作用,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作为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内容的一个桥梁。由此可见,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使用不仅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动手操作也有力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独立探究的能力,经过自己的猜想然后再验证,能够让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了解得更为透彻、牢固,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也就能驾轻就熟了。

2.2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解释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繁琐的推理和原理,形成逻辑思维。此时,学具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为学具这种实物可以使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形成自己的思考,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样,抽象的问题被转变了。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学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图形,即三视图,能正确表达出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从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然而如果仅仅是从单一的图片上,学生是很难想象出他们的平面视图,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这时候,为了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例图,让他们先观察,然后再自己动手摆出立体图,并从三种不同的方向观察摆好的物体,再把看到的形状画在作业纸上。学生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领会了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多媒体操作也解决了物体平面视图表达问题,化静为动,较好的解决了几何体到平面视图转化的难点,解决了实际观察与想象不同的问题。 学具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2):http://www.751com.cn/shuxue/lunwen_657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