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低剂量吡蚜酮胁迫下黄金菊氧化应激反应研究(2)

时间:2018-04-06 22:01来源:毕业论文
2.3.2 酶液提取 4 2.4 酶活性测定 5 2.4.1 SOD活性的测定 5 2.4.2 CAT活性的测定 5 2.4.3 MDA含量的测定 6 2.4.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7 2.5 统计分析 8 3 结果与讨论


  2.3.2 酶液提取    4
 2.4 酶活性测定    5
  2.4.1 SOD活性的测定    5
  2.4.2 CAT活性的测定    5
  2.4.3 MDA含量的测定    6
  2.4.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7
 2.5 统计分析    8
3 结果与讨论    8
 3.1 药剂处理对黄金菊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8
  3.1.1吡蚜酮对黄金菊SOD酶活性影响    8
  3.1.2吡蚜酮对黄金菊CAT酶活性影响    12
  3.1.3 吡蚜酮对黄金菊MDA含量影响    15
 3.2 不同剂量吡蚜酮对黄金菊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多重比较    18
  3.2.1 不同剂量吡蚜酮对黄金菊SOD活性的多重比较    18
  3.2.2 不同剂量吡蚜酮对黄金菊CAT活性的多重比较    18
  3.2.3 不同剂量吡蚜酮对黄金菊MDA含量的多重比较    19
 3.3 黄金菊对低剂量吡蚜酮胁迫的时间效应    20
  3.3.1  SOD酶对低剂量吡蚜酮胁迫的时间效应    20
  3.3.2  CAT酶对低剂量吡蚜酮胁迫的时间效应    20
  3.3.3  MDA对低剂量吡蚜酮胁迫的时间效应    21
4 结论    23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一、绪论
(一)概述
植物抗氧化系统的活性与其相关抗逆性的形成密切相关[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逆境胁迫常可诱发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的增加从而导致对植物的氧化胁迫和伤害[2-3]。而植物为了应对氧化伤害,也进化了多种抗氧化机制,如非酶性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物质,以及分解活性氧的酶系统如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酶(SOD)等。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E,C.1.15.1.)最早是在1938年Mann和Keitin在进行牛血红细胞分级分离时发现的,当时称之为血铜蛋白。1969年Fridovich和McCord重新发现,这种蛋自,且弄清了它催化O2-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才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根据其辅基结合的金属离子的类型,目前在植物中发现的SOD被分为MnSOD、FeSOD和Cu/ZnSOD三种。在植物中,Cu/ZnSOD是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主要存在于叶绿体、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分子为二聚体,两个亚基各含一个铜和一个锌。MnSOD和FeSOD每个亚基都只含一个金属离子。
CAT在H2O 2介导的植物胁迫效应及活性氧平衡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4]。
丙二醛(MDA)是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能与膜结构上的蛋白质和酶结合、交联而使之失去活性,从而破坏膜结构。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是植物对膜脂过氧化的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在研究每一种酶的作用时常以比活(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质,unIT/Mg ProTeIn)表示酶活力大小及酶制剂纯度,这就需要测定蛋白质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本实验将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来对黄金菊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
吡蚜酮(Pymetrozine ) 又称吡嗪酮, 是诺华公司开发的新型毗陡杂环类杀虫剂, 作用机理独特, 对蚜虫、飞虱、粉虱杀虫活性优异, 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和对环境生态安全等特性。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经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低剂量吡蚜酮胁迫下黄金菊氧化应激反应研究(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125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