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FDI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2)

时间:2018-06-29 10:52来源:毕业论文
(二)理论基础 1.借鉴西方FDI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卡森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衷理论,都强调优势竞争是一个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前提


(二)理论基础
 1.借鉴西方FDI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卡森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衷理论,都强调优势竞争是一个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前提。作为世界最大发展国家的中国,在经济上有自己的优势,对于企业而言,只要国外有自身缺乏的优势资源,他们就可以通过FDI来谋求这种优势。而费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产品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阶段。现阶段中国在创新方面既有劣势又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成果。开拓新市场,创造新领域,以对外直接投资为手段,可以延缓这些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2.大国综合优势理论    
现阶段,中国在转型升级中出现了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粗放经济与集约经济并存的局面,并呈现多元的地区结构、经济结构及技术结构。基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考虑,中国应该发挥整体优势,从地区结构多元化、经济结构多元化、技术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出发,推演出优势多元化、动机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产业多元化、区域多元化的特点,整合这种多元化的资源,就形成了“大国综合优势”,从而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取最佳的利益。近年,我国已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齐全的工业部门,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如轻纺、钢铁、机械等在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或生产成本方面较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一些实用技术和设备对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吸引力。我国综合国力、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等均比过去有较大增长,从而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也大大增强。
二、我国FDI集聚现状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空间集聚现状
虽然我国近年来FDI从总量上来看呈现高速增长,但是,其分布状况却极不均衡,无论是从行业分布,还是从地区分布来看,这一现象都非常严重,成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FDI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并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早期由于 FDI 相对集中分布于在东部沿海地区,因而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东部经济发达,因此FDI 流入较早且规模较大。随着我国区域对外开放的梯度推移,FDI 也由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向北向西推进。
FDI 在中国的地区分布上呈现两条明显的主线特征:其一是东南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吸收 FDI 呈现严重不平衡;其二是出现 FDI 从东南沿海向北转移的趋势。就第一个特征而言,表现为西部地区外资利用率偏低且东西部利用外资的差距较大。这种差距表现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长期以来 90%以上的 FDI 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浙江、上海和福建等四个沿海省市的 FDI 总和占全国的比重高达 57.82%,在地区分布上,FDI 在我国东西部差别悬殊。由第二个特征来看FDI 经历了从东南沿海向北转移的过程:1980年以来,我国FDI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由南到北转移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首批FDI以港澳台企业为主,它们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90年代以来,欧美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不断抢占中国市场。这些公司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中部沿海地区,以及环渤海湾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作为投资区域。此时上海带来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个高潮。尤其是90年代末期以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大发展阶段,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承接了大量外商投资,南部沿海地区减少的外商投资份额,约有68.5%转移到了该地区。这表明我国吸收的 FDI的区域重点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我国FDI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184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