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互联网时代下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探究(2)

时间:2016-12-20 21:17来源:毕业论文
2.互联网时代的概念 互联网,是在一组通用协议相连的基础上形成的逻辑上单一的网际网络,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 计算机 国际互联网消除了时间与空


2.互联网时代的概念
互联网,是在一组通用协议相连的基础上形成的逻辑上单一的网际网络,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将全世界各国连接成整体,全球进入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催生了网络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现象。无论是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的经济行为还是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日常经济活动,都更加依赖互联网络,不同经济主体依赖于网络渠道获取其所需经济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经济决策,甚至直接在互联网上实现交易行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金融行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移动快捷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现代先进信息科技,改变与创新信用卡业务模式,因此现阶段需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信用卡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3.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一方因另一方无法履行事先约定的契约义务而出现经济损失的风险,及受信人未能及时还本付息而造成授信人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所出现 的违约风险。信用风险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主要针对道德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多方面,一般指发卡行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与协调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监督与控制客户征信调查、付款方式及计划的制定、授信额度的确定、回收款项等流程,确保及时安全回收应收款项。在遵循信用卡业务流程的理念基础上,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监控及事后风险应对的三个中心环节。
(二)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
1.初期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由于20世纪早期技术的落后与管理经验的欠缺,初期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较为注重规模扩张,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零散、不全面且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的银行信用卡初创阶段,为推广信用卡,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是被动地依靠持卡人的“自觉性”,换而言之,持卡人虽然是借款人,但却控制着大部分的信用卡信贷结构。进入20世纪60、70年代的成长阶段,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伪冒风险,银行控制伪冒渠道的主要措施是双重邮寄,即邮寄失窃。 1970年美联邦政府明令禁止银行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寄信用卡,伪冒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伪冒风险出现的损失占比降低。在此阶段,信用评分模型的雏形诞生并开始发展,但并未发展成熟。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信用卡市场快速成熟并趋向饱和,自1970 年代中期,跨地域的美国消费者信用局(Consumer Credit Bureaus)开始向银行提供更多消费者信用记录及相关资料信息,一定程度提高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银行信用卡市场的主要目标不只局限于拥有良好消费记录的消费者群体和自己的储蓄用户,而是逐渐转向风险比较大的次信用市场,即拥有不良信用历史的消费者。在确保大规模开发次信用市场的情况下,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于利用有抵押信用卡,通过设置抵押提高持卡人的还款保证程度,持卡人提供的抵押金不仅能补偿银行信贷亏损,且有利于营运资金流动,银行承受的信贷资金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发展与完善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2.互联网时代下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应用开始普及,改变了信用卡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信用卡业务的传统经营方式、固有管理理念和繁杂的业务流程等。由于互联网具有运行速度快、成本低、容量大、遍及全球的特点,信用卡系统能够通过在互联网上跨时空运行,迅速普及到信用卡系统尚不发达的地区,更可建立全新的信用卡系统网络。信用卡的业务经营分散到了各地区甚至全世界的多个中心,而不再只集中于一个中心,且互联网实现了多个中心之间的信息渠道管理、交换和运行,成本极低,也便于业务发展和经营方式调整。互联网为信用卡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全球化普及战略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时代下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探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13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