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不锈钢晶间腐蚀研究+文献综述(3)

时间:2019-04-20 14:25来源:毕业论文
本课题选择了304型不锈钢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GB/T、RCC-M和ASTM三种不同的标准下,304不锈钢材料的不同耐晶间腐蚀性能,观察何种材料较为耐晶间腐蚀


本课题选择了304型不锈钢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GB/T、RCC-M和ASTM三种不同的标准下,304不锈钢材料的不同耐晶间腐蚀性能,观察何种材料较为耐晶间腐蚀,获得大量的数据下,对影响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因素进行讨论,评估C含量、Cr含量以及晶粒大小对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从而对实际应用的选材起到一定的指导和预测作用。
1.2    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铬、镍等元素在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因此具有非常优越的耐蚀性、高低温性能以及良好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焊接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和切削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 在室温下具有无磁性的奥氏体组织,屈服比较低,塑性好,焊接性能都比较好;(2) 含有较高的铬、镍及其他提高耐蚀性的元素,如钼、铜、硅、铌和钛;所以奥氏体不锈钢不仅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还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3]。
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铬和镍,当铬含量大于等于18%,镍含量大于等于 8%时,可称之为不锈钢。这类钢的特点是利用铬、镍的配合来获得奥氏体,俗称 18-8 型奥氏体不锈钢;在钢中加入钛、铌等元素,可以防止晶间腐蚀;加入铝、铜元素可以提高钢在硫酸、盐酸、尿素、磷酸中的耐蚀性。 
1.3    晶间腐蚀
1.3.1    晶间腐蚀的特征
晶间腐蚀是金属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产生的,这是一种沿着或紧挨着晶界发生和发展的局部腐蚀状态。晶间腐蚀从金属材料表面开始,沿着晶界向内部发展,使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大丧失,最终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几乎完全消失。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外表虽然还十分光亮,几乎看不出区别,但轻轻敲击即可碎成细粉。因此,晶间腐蚀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局部腐蚀。晶间腐蚀不仅会导致承载能力下降,而且会间接诱发晶间应力腐蚀开裂、点腐蚀等其他类型的局部腐蚀。晶间腐蚀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晶界及其附近区域与晶粒内部存在电化学腐蚀的不均匀性,这是内因,这种不均匀性是金属材料在熔炼、焊接和热处理等过程中造成的[4]。例如,晶界析出的第二相会造成晶界某种合金成分的贫乏化;晶界析出物易于腐蚀阳极相;杂质与溶质原子在晶界区域偏析;新相析出或转变,造成晶界处较大的内应力等。这些原因都是特定体系发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模型。其次还要在适当的介质条件下(从而决定出适当的腐蚀电位,才能显出这种差异,这是外因,内外因都满足才能产生晶间腐蚀[5]。 不锈钢晶间腐蚀研究+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323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