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PM2.5浓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文献综述(15)

时间:2017-01-04 21:06来源:毕业论文
进入肺内的各种污染物(酸雾、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有机化合物等) 通过肺与组织、血液的气体交换, 被血液吸收, 溶解于血液。借运送气体


进入肺内的各种污染物(酸雾、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有机化合物等) 通过肺与组织、血液的气体交换, 被血液吸收, 溶解于血液。借运送气体的作用和体循环的加快, 迅速进入人体, 沉积和潜伏到心脏和管壁以及各大器官的深部。使血管阻力增大, 功能降低, 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 造成脑、心肌或其它组织器官严重缺氧, 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水肿、酸血病等[25]。
对心血管系统的污染效应, 同样是沉积于心脏、血管壁等处的污染物的大小。它一方面受呼吸系统的影响, 另一方面,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的增加也是导致沉积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沉积率越多, 危害程度越大。
4.2.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危害
在城市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许多是由机动车尾气产生的。含铅汽油燃烧后生成的铅化物微粒( 含氧化铅、碳酸铅) 扩散到大气中, 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影响身体健康。研究表明, 铅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可影响儿童智力的正常发育。母体接触铅污染后, 后代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小于1微米的含铅颗粒物在肺内沉积后, 极易进入血液系统, 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 小部分形成铅的磷酸盐和甘油磷酸盐, 然后进入肝、肾、肺和脑, 几周后进入骨内,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 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严重的中毒性脑病[23]。
4.2.4    对皮肤的影响与危害
人体工作时产热量比安静时增加, 体温升至40℃, 产热量是安静时的10- 15倍[25]。由于雾大压力大, 空气湿度大, 风力弱, 工作时产生的热受阻, 皮肤对流散热能力降低, 有机体向四周散热的速度缓慢, 使正常的代谢能力散发受到抑制, 使运动者感到头晕, 胸闷、周身不适, 还会使人体污染物(致癌物质) 粘着在皮肤表面, 造成皮肤病甚至皮肤癌的发生。
4.3    对气候的影响
4.3.1    对能见度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的天气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对能见度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就一直是环境保护部门关心的重点对象了。大量研究表明, PM2.5 与能见度的关系很密切。通过国内外大量研究人员的研究, 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 物体和环境之间没有了对比度; 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的信号。
对光的散射效应: 光的散射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颗粒物的散射能使60~ 90% 的能见度降低。其中大颗粒物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的, 主要是小颗粒物对他的影响, 尤其是那些大小与可见波长相近的颗粒物引起的影响最大了。因此, 我们通常认为散射主要与PM2.5 有关系。同时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能见度的好坏也与颗粒物的组成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就有不少研究人员发现, 细颗粒物中的硫酸盐是最主要的散射物资, 其次就是有机碳了, 但是在某些地方硝酸盐也是主要的物资。如Sisler等就研究发现, 细颗粒的硫酸盐、有机物对散射的贡献率相当,范围在20 ~ 30% , 粗颗粒的贡献率在10 ~ 20%, 硝酸盐的贡献率很低。但是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硫酸盐不是最主要的散射物资, 如Apple等就认为, 细颗粒硝酸盐的散光效应就比硫酸盐的强[26]。
对光的吸收效应: 颗粒物对光的吸收效应也是使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颗粒物对光的吸收效应不单跟颗粒物的大小有关, 也与颗粒物的组成成分有关。其中元素碳的吸光系数为5 - 20m2 /g, 远远大于其它物资的吸光系数。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PM10和PM2. 5对光的吸收主要是元素碳引起的[26]。
4.3.2    对温度的影响 PM2.5浓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文献综述(15):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18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