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数字博物馆建设研究(5)

时间:2021-08-03 10:48来源:毕业论文
(2)数字故宫 数字故宫自开始建造以来已经有20年了,旨在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数字信息化开发,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并且相关网站已经对外开放,这

(2)数字故宫

    “数字故宫”自开始建造以来已经有20年了,旨在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数字信息化开发,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并且相关网站已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博物馆诞生。该网站全面展示故宫博物馆丰富的文化遗产,迎合普通读者、文艺爱好者、专家学者三大读者的需求。

(3)大学数字博物馆

2001年11月,为了加强大学生在线资源学习建设,教育部对包括北大的十几所大学的博物馆进行了数字化开发,真正实现了各大学博物馆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大学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快速进,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对博物馆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三、数字技术多样化运用 

(一) 数字屏幕展示

如今,吸引潜在观众并并将其带到博物馆进行现场体验是一项挑战。为此,博物馆的策划人员和设计师不仅要提供出色的访问体验,还要想办法刺激观众的兴趣和参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进入大厅的那一刻起,通常有必要使用所有可用的技术来使参观者感受到激励、唤醒、刺激、好奇。先进的显示技术已被证明能够带来动态的色彩和充分的沉浸感,这也在其他环境中成为现实,游客渴望参与其中,享受更具互动性和令人难忘的体验。

大尺寸视频显示器和交互式平板显示屏已成为许多现代化博物馆的装置和通讯工具。大尺寸视频墙引入展览可以增加交互式触摸屏使用,鼓励游客与展品互动,从而更好地利用视频设备作为建筑元素,丰富游客的视觉体验。

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展示了动态《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以长卷形式,运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为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能够让更多人领略到千年之前中国城市的美好风情,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了数字版《清明上河图》。经过了模型、布局、效果、照明、渲染和后期制作七个步骤,利用多媒体技术,《清明上河图》数码卷轴长128米,宽6.5米。《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开封昼夜的景象,其中白天有691人物出现,夜晚377个人物出现,每个局部的细节都在讲述一个市井小民的普通故事,呈献出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向世界展示的中国人为人类城市文明史作出的杰出贡献。不少游客不止一次地说,走在这条“百米长卷”下,仿佛回到了大宋时期。水晶石科技公司展示事业部总监于正称,因为这张画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而且画在丝状的材质上,所以它有很多的纹理和损伤,扫描的图只能作为框架图,这其中需要大量的修复工作。有了框架图以后,“还要把原图上所有会动的人、车、船等都抹去,全部用三维的技术重新制作。”而制作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必须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大约需要两个月。 扫描的细节,分为若干类似的纬度和经度线,字符或建筑物都是编译代码,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编织成电脑程序,相当于一个厚字典。第二步是反复修改,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第一稿出来时,有太多的漏洞,比如人都跑到屋顶上去了,有的人应该骑马,结果下面没有马,很搞笑。”于正说,他们后来重新修改程序或重新制作,“修改多少次,早已不记得了”。最后一个步骤是制作音效和现场调试,几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图为上海世博会场馆中的《清明上河图》 数字博物馆建设研究(5):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94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