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浅论转型期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及对策(2)

时间:2020-12-29 16:18来源:毕业论文
从种种变化来看,不仅仅是由于公民需求增长使行政开支的多样性增强等原因造成了行政成本不断高升,也是由于政府把本应用在公民身上的钱更多的花费

从种种变化来看,不仅仅是由于公民需求增长使行政开支的多样性增强等原因造成了行政成本不断高升,也是由于政府把本应用在公民身上的钱更多的花费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了今天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近年来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执政党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党政机关的行政绩效,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社会各界的焦点所在,而这些热点也是与行政成本息息相关。虽然从数据上看,行政成本占GDP的比例比较稳定,但中国行政成本在绝对数上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非常高的。无疑,在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昂的行政成本已成为国家的负担之一,这与中国政府良政的目标诉求也是格格不入。

二、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行为的特性

西方大部分经济学家从“经济人”假设入手,认为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政人员的目标是什么呢?行政人员所追求的是高昂的收入,手下员工数量的充裕,个人声誉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优雅的办公环境,一些格外的收入等等。为了个人效益的最大化,一些官员更是不择手段地追求机构最大化,机构越庞大,隶属人员越多就表明他的权力也越大,从而效力也愈大。因此,政府扩大规模后可谋得更多的预算,继续用于机构扩充,提升权力档次,又为政府扩大支出留下余地,形成“循环”,增加了政府浪费的可能性。即政府内部的“帕金森”现象:追求预算扩张的趋势。最后抬高了行政成本。

其次,由于以政府为主体提供的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边界不清等性质,绝大多数私营部门不愿、也无法从事公共物品的生产,这使得政府机构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具有垄断性和非市场性的特点。政府的垄断性行为在排除外在竞争者的同时,也降低了改善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而政府行为的非市场性使得政府提供产品的成本和收益难以量化,最终使得政府不计成本、过分投资,盲目追求规模和消费最大化,而非控制成本。

最后,我国政府追求的是一种“全能主义”的政府模式,与其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范围更大,力度更强,政府行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力争做到“大而全”。政府管得多,需要配置的机构、人员也就越多,期间消耗的资源也越多,行政成本必然也会随之增加。

(二)公共责任意识缺乏

公共责任意识属于公共管理伦理范畴。“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2]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表明行政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要对人民负责。而往往现实情况是,行政人员的公共责任意识还有欠缺之处,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行政成本意识十分淡薄。在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由于政府的经费来自于上级财政拨款,是纳税人口袋中的钱,且这些钱用于公益性事业,可谓是“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所以在公共活动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更注重完成任务,而不计成本。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成本意识淡薄的深层次原因是受到我国传统的落后文化观念的影响。在现代部分官员的心中留有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助长了他们的不良心态,促成了一些没有意义的行政开支,浪费了可贵的行政资源,造成了行政成本的严重浪费。 浅论转型期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及对策(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718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