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论网络环境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2)

时间:2020-10-14 18:02来源:毕业论文
3.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个跨学科,综合 研究 的新领域。纳拉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作为是公共政策学的问世

  3.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个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新领域。纳拉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作为是公共政策学的问世。“众多学者讨论后,认为公共政策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社会公共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的行动准则。”[2]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拟定的理论基础

     1. 人民主权理论

所谓的人民主权,是指人民是国家和政府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人民。人民主权理论源于资产阶级倡导的“主权在民”理论,其中,以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家们觉得,权力应属于国民,同时,这种权力不转移。国民参预是卢梭民主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参与民主理论家中,卢梭能够被定为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对政事体系的了解对于参预民主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卢梭的政治理论主要围绕政事决议过程当中每一个国民的参预……恰恰是理论家们注重参预的这一方面和参预在他们理论中的主要比重,民主理论家们对民主理论的杰出贡献。”[3]

     2. 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

公共政策往往是社会价值的最权威的分布。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到全社会人民的利益,牵动的全社会人民的心。公共政策深入到教育、医疗、军事、交通等各个领域,究其本质来说,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公共政策必需有国民的参预才会保障公共政策拟定的有效性、合理性、及时性,从而保证了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

   (三)网络环境产生之前我国公民参政的途径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1. 选举

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一般选举出相关人员,它是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途径。有史以来,选举便是国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在选举过程中,公民通过表示支持或反对来表达对政策制定者的态度,从而决策者根据选举的状况反馈到公共政策的具体制定中。当今的选举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种:直接选举即国家公职人员直接由选民选出,规模较小,比较基层的选举一般适用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即国家公职人员不是由公民直接选出,而是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这些代表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和构成职员。在选举过程中,选举制度的平等问题一直是公民关注的焦点。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因而相对于比较发达城市来说,如何保障选举平等为现今选举制度中的重要问题。

2. 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即指村民直接行驶民主权利,实行自我治理的一项政治制度。村民源于1982年的《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了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我治理的组织”。在中国,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人数一般在五左右,在18岁或以上的村民直接选举。只要村村民年满18周岁,无论性别,种族,民族,职业,家庭背景,有资格为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国农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委员会干部制定、执行、监督村规民约,与村民共同商讨解决村内的大小事务,最大程度上提高村民的利益,促进村内经济建设以及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在实施村民自治之后,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大大提高,村干部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大大增强。与此同时,村委会干部受到了村民极大地拥护,从而更有利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团结与繁荣。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属于人民,国民行驶国家权力的组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代替公民向上级表达政治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属于人民,国民是权力使用的主体。最高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权利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着许多问题:“选举制度,公众参与,选举机构,缺乏民主,开放性是不够的;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机制不健全”[4]等等,因而我们应该适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加速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 论网络环境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27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