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小组社会工作在残疾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研究(5)

时间:2016-12-01 22:40来源:毕业论文
可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小组工作,它都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和功能,对于残疾青少年亦如此,小组工作可以塑造残疾青少年的平等意识和共同归属感;可以


可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小组工作,它都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和功能,对于残疾青少年亦如此,小组工作可以塑造残疾青少年的平等意识和共同归属感;可以提供残疾青少年的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境,使其被尊重被需要,小组更加可以创造其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甚至通过小组工作可以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残疾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
    “如今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福利机构当中,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早已摆脱之前的军事化、压化的管理模式,提倡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培育模式,关注个人、关注亲情、关注发展,可以说如何对待残疾青少年相关福利机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这并不意对残疾青少年的助人理念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尤其是在残疾青少年出现思想行为问题,出现成长障碍的时候,其管理者以及相关教育者仍然秉持着问题视角和经验为本的理论技巧,用怀疑、指责、不信任的眼光来审视这些所谓的“问题”青少年,” 根据本人的实习经验与残疾青少年的接触了解到,这种所谓出现问题的个体往往会被被社会套上“行为偏差”、“人格障碍”、“病症”等诸如此类的标签,福利院院方对残疾青少年的总体评价也往往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在环境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成人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
     “对于问题视角下的教育者和辅导人员,往往会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重建、行为矫治等辅导方式,这种介入模式固然有它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但是它是从教育辅导人员个人主义角度出发的,一种带有缺陷性的模式。” 此外,据了解,由于福利院等机构收养的包括老年人、儿童及残疾青少年等数量近几年在迅速增加,但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机构都对服务对象的照顾筵席传统式的模式和弊端。对于残疾青少年本身而言,他们本来由于身体和智力上存在缺陷,就已经形成了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状态,由于残疾的类别、残疾的程度不同,其认知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剧烈反差导致其产生严重采取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导致残疾青少年更加严重的
精神匮乏问题,具体有:
    1)孤独与自卑心理
   “孤独与自卑是残疾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福利院孤残青少年在获得亲吻、拥抱、关怀、情感支持、渴望满足等方面都远远少于社会一般家庭的青少年,父母的抛弃造成了他们心里永久的伤痛,这些都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 他们有些由于行动不便,往往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有的儿童既使有很强的参与热情,但因其缺乏活动能力,往往会一个人或二个人静处一旁,显得孤独失落。许多残疾青少年也因此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且在福利机构封闭的环境下,他们当中有意愿能参加的院舍集体活动也很少,他们缺乏与更多常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使其使其人际沟通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脱离正常人群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们,久而久之,更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与自卑感。部分具有较强自卑感的孩子,表现出对工作人员缺乏信任,害怕新鲜事物,不愿尝试改变目前的状态,疑心重,敏感,容易与人产生强烈的争执,并产生仇恨等心理。
2)无助感
    “无助感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残疾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自己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事情并不能单独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而必须借助社会和家人的帮助。” 然而他们大多数都是自小被父母抛弃的,本来就极度缺乏亲情的呵护,更别谈及家人,社会对于他们也许多是物质上的满足,他们也渴望像其他正常的青少年一样拥有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他们也想想正常人一样在校园中快乐的学习,也有自己的梦想,也会幻想自己长大会做什么,然而,在现实社会环境下, 他们的梦想也只是幻想。社会对残疾青少年的精神关注不够,有很多人对其普遍持有歧视和漠视的态度,使残疾青少年深切地感到孤立无且无助。 小组社会工作在残疾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研究(5):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