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结论与展望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Web2.0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网络中散布信息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情绪和愿望,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由于互联网信息不受地域与文化限制,无论是生活小事还是国家政策,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可能作为一个话题被网民传播,同时,网民可以对传播信息进行传播、评论,从而形成网络舆情。舆情是公众对于一个社会事件的态度和看法,是公众诉求的直接反应。党的十八大文件着重强调了网络内容建设和网络安全问题,说明舆情、舆论相关研究是当前网络环境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掌握舆情动向,掌握网民对传播信息的态度和看法,对于舆情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政府决策、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2 社会舆情主题研究现状
    社会舆情的发展与监控对社会安定和政府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社会及网络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事件、政府政策等的关注度、参与度都大幅提升,一件小的事件都可能经过传播被无限放大,产生社会舆情。近年来,社会上开始关注、研究社会舆情,而主题研究是社会舆情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并且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接下来将从社交媒体主题研究和新闻主题研究两方面来介绍社会舆情主题研究现状。
    1.2.1 社交媒体主题研究现状
    1.2.2 新闻主题研究现状   
    2 社会舆情传播
    2.1 传播的概念
    传播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者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根据Lasswell观点,传播过程可通过5个由W开头的英文疑问代词表述为“‘Who’says‘what’to‘whom’through‘what channel’with ‘what effects’”,即“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了些什么,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由此新闻传播研究分为“communicator”(传播者)、“content”(内容)、“channel”(渠道)、“audience”(受众)、“effects”(效果) 五个分支[18]。
  1. 上一篇:对中国古装剧现存问题及未来方向的思考
  2. 下一篇: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1. 互联网+趋势下户外上海地...

  2. 弹幕现象初探传播学视角...

  3. 电视媒体节庆活动中的民族艺术传播

  4. 《乡土中国》乡土文化对...

  5. 新浪微博微传播现象研究

  6. 传播学视域下淮安城市文化形象建构研究

  7. 传播学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

  8.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9.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0.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2.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3.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4.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5.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6.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7.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